歷史沿革
唐初境內為長樂縣地。唐聖歷二年(699年),析長樂縣南部8鄉置縣,因8鄉中有一萬安鄉,遂稱萬安縣,隸於泉州(今福州)。天寶元年(742年),福州改稱長樂郡,萬安縣改名福唐縣,隸長樂郡。乾元元年(758年),長樂郡復稱福州,福唐縣隸福州。元和三年(808年),長樂縣併入福唐縣。元和五年(810年),復析出置長樂縣。五代後梁開平二年(908年),福唐縣改名永昌縣,隸福州。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復名福唐縣。長興四年(閩龍啟元年,933年),以“山自永福里來,水自清源里來,會於治所”,乃改名福清縣,隸長樂府(是年,福州升為長樂府)。
兩宋,福清縣仍隸福州。其間,在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曾改隸興化軍。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復隸福州。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升福州為福安府,福清縣隸福安府。
元初,福清縣屬福州路。元貞元年(1295年),以戶滿四萬,升為福清州,仍隸福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福清州降為縣,隸福州府。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隸天興府。
清代,福清縣仍隸福州府。嘉慶三年(1798年),析福清縣海壇島地置平潭建軍廳,直隸福州府。
民國元年,福清縣屬東路道(民國3年,改稱閩海道)。民國14年,福清縣直屬省轄。民國22年12月至民國23年1月,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期間,福清縣屬閩海省。民國23年7月,福清縣隸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區。同年8月,南日島歸福清縣管轄。民國24年4月,南日島從福清縣析出,設立南日島特種區,歸第一行政督察區管轄。同年9月10日,南日島歸福清縣管轄,列為第四區署。民國25年12月,第四區署改為南日特種區,直屬省轄,此後,脫離福清。民國29年5月,南日島特種區裁撤,劃歸莆田縣管轄。民國36年4月,福清縣直屬省轄。
1949年8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福清縣。9月福清隸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區。1950年,隸閩侯專區。1956年,閩侯專區撤銷,福清縣隸晉江專區。1959年,恢復閩侯專區,福清縣復隸閩侯專區。1971年,隸莆田地區。1983年7月,福清縣劃隸福州市。1990年12月,撤縣改置福清市(縣級市),仍隸福州市。
主要產業
福清為省商品糧、甘蔗、花生、龍眼、荔枝、枇杷生產基地之一。農副產品有稻米、甘薯、大小麥,大豆、油菜籽、油茶籽、黃紅麻、蘑菇、茶葉,柑桔、香蕉、桃、李、梨、葡萄、柿、楊梅,九月烏龍眼、太城枇杷,下番荔枝(特晚熟), 一都青梅、李著名,紫菜、海帶、河鰻、馬鮫、鯧、梭子蟹, 特產有江陰紅鱘,港頭、東瀚蟶,東營、加儒蛤,北宅蝦、牡蠣,家畜良種福建兔、高山羊、七社牛、東張豬。工業以輕工、食品為主,有製糖、電子、罐頭、玻璃、服裝、玩具、鞋革、塑膠、製鹽、水產冷凍加工、造紙、機械、化工、紡織等門類。傳統名產福清光餅。以福泉高速公路和國道324線、省道202線為主幹的公路通車680.7千米;水運從海口、高山北埕、新厝橋尾、江陰下壟碼頭與國內各港口通航。主要街鎮
玉屏街道:市人民政府駐地,福建師範大學福清分校設此,有紀念北宋名士鄭俠(一佛居士)的一佛路,華僑捐建的影劇院、醫院、學校。宏路(橫路):交通要道,工業開發中心,福建僑興輕工學校設此,大埔為回民集居地。東張:林區集鎮。漁溪:重點僑鄉之一,福建清華糖廠設此。海口:港口集鎮,歷為福清對外交往的主要口岸,福清、平潭、長樂三縣市交通樞紐和貿易中心,岑兜為林則徐祖籍地。龍田(牛田):龍高半島主要商業區。高山:僑鄉集鎮。音西: 1963年獲華東區農業先進單位稱號,周恩來為音西親筆題詞。江鏡:有華僑農場,柯嶼墾區為市商品魚基地。港頭:後葉為明代內閣首輔葉向高故里。江陰:臨興化灣,嶺兜有大鹽場。主要建築
城東南郊有烈士陵園和明建瑞雲塔,宋建、明修的龍山祝聖寶塔(水南塔)。城內官驛巷豆區園為葉間高花園兼書院,有花崗石屏“閒雲石”,利橋街“黃閣重綸”坊,浮雕精妙傳神。 海口宋建龍江橋為我省現存結構最完整的古代梁式石橋。“雅勝石鼓”的石竹山景區,山、水、林、石、洞、寺兼勝。一東張水庫庫區白豸寺附近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石坑厝後山、宮後山、碼頭山有五處宋窯址。黃檗山萬福寺(黃檗寺)是佛教黃檗宗發源地、日本佛教黃檗宗的祖寺。海口瑞岩山下元造彌勒石形神兼備,為福建最大的佛教造像。東張靈石寺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結構嚴謹。三山前薛明建迎潮塔傾斜百餘年而依然穩固。東瀚萬安尚存明建萬安所城及祝聖寶塔。名勝古蹟還有城區戚公祠、六角井(宋),港頭葉氏宗祠,新厝鳳跡靈溪宮,蒜嶺武當別院,上逕鰲江寶塔、躡雲橋,東瀚萬石山, 城頭五龍塔、五龍橋、龍臥禪寺,鏡洋波瀾橋、仙井岩題刻, 海口通江門、岑兜林則徐紀念館,一都顯濟廟、東關寨、歐陽修題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