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連城縣冠豸山

福建省連城縣冠豸山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連城縣城東1.5公里。平地拔起,不連崗以自高、不託勢而自遠,外直中虛、山清水秀,與武夷山並稱為"北夷南豸,丹霞雙絕"。景區面積123平方公里,核心景區5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門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龍湖五個遊覽區組成。 冠豸山形如蓮花,又名蓮花山。因海拔最高的靈芝峰和五老峰,組成拾似法官頭上戴的惠文冠,又叫"獬豸冠",故名冠豸山。

冠豸山開發始於宋元年間,在石門湖築亭建閣,植以松竹、成為吟詩斗酒之地。元朝至正年間,縣尹馬周鄉率千人拓寬上山石磴,建書院樓閣,標全山十三景,到了明代,壘城開池,築南北塹關牆,鑿石磴,建書院,成為閩西"上游第一觀" 冠豸山風景秀麗、蒼玉峽逶迤而入,一石若懸,流水潺潺,松風亭建在半山巨石之上,遊人在此傾聽濤聲,欣賞吐紅杜鵑,分外悅目賞心,走過有驚無險的丹梯雲棧,穿過"雲囑"塹門,便是高壁峭立,獨開一面的"滴珠岩",上有明代名儒黃公甫題刻的"冠豸"兩字,字經數尺,蒼勁雄健。旁有乾隆翰林朱陽鐫刻的"上游第一觀"五字,是為閩江、九龍江、汀江發源地之一的佐證。芙蓉坡上下有歷代所建書院十餘座,現存修竹書院,五賢書院,東山草堂等。東山草堂內有清代《四庫全書》總篡紀曉嵐所題"追步東山"以及民族英雄林則徐所書"江左風流"題匾,評為中華名匾。過金字泉,便是五老峰和靈芝峰兩峰峪谷形成的長200米的一線天,中有撩人遐思的玉女池,在"白雲深處"登五老峰,可眺望城區風光,只見樓宇林立,田疇如畫,九曲文川,繚繞如練,盡有"千峰歷落雙眸下,九曲瀠洄一掌中"之感。五老峰下是"天上來"、"林赤章談書處",周圍有彌勒伴觀音、沃泉岩、老虎岩、觀音谷等景點。靈芝峰下有靈芝庵,唐代歐陽仙煉丹處,雪洞。至後山可見項南所題"萬斗朝峰",在此可見高30餘丈的"照天竹"當地稱為"馬錐石",現代人文謂之為"生命之根",其旁有山泉琮琮的蓮花洞,身姿綽約的五姐妹石,在壽星巒頂有長亭,有著名書法家羅丹所題"人長壽"石刻。 石門湖古時為連城八景中的"石門宿雲"。七十年代在此築壩建湖,形成一個山水相溶,水天一色的新景觀,登船可覽翠島,瘋增戴帽、蓮花峰、雙乳峰、千瀑岩、河馬飲泉、大象戲水等景點,還可見湖一石 上似形女陰的被稱為"生命之門"的大自然絕作。在香蘭亭棄舟上岸,經"三疊泉"便可覽"桄榔幽谷"在必達亭可觀看高空飛車表演。 竹安寨,位於冠豸山右側,與冠豸山山體相連,這裡集雄、奇、險、絕於一體。踩踏有聲,山體完全懸空的315級的摩天嶺,有馬頭山、雄鷹展翅、壽星岩,永不乾涸的天地,水門牆、雙劍峰,三屏峰等景點。 冠豸山景區面積123平方公里,核心景區5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門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龍湖五個遊覽區組成。
冠豸山開發始於宋元佑年間,在石門湖築亭建閣,植以松竹,成為吟詩斗酒之地。山中風景秀麗,獨樹一幟。歷代留下許多摩崖石刻和樓台亭閣及書院等人文景觀。今尚存半雲亭、松風亭、東山書院、修竹書院、靈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餘處。最為珍貴的有林則徐登臨冠豸山時手書的橫匾“江左風流”,現存於東山草堂內;還有乾隆年間的名士紀曉嵐,任福建提督學院時題寫的“追步東山”真跡。

近年來,冠豸山風景區的建設有很大發展,重修了游山道路,植樹種花十餘萬株,修建了長壽亭、凝碧山房和旅遊場所,鑿通了最佳遊程“先水後山”的後區道路,改善了旅遊服務設施,每年可接待遊客近十萬人。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從正面登山的話,登上百餘米緩坡後,可以看到有一株枝幹虬勁的百年老松挺立崗山,那就是冠豸山上最著名的一株迎客松。其實冠豸山在古代蒼松遍布,但受清末戰亂、“大躍進”毀林煉鋼及“文革”時期亂伐林木的摧殘,冠豸山幾乎成為禿山,僅剩這顆老松因為長在峭壁之上砍不到而得以倖存。它虬勁的枝幹和挺撥的姿態給人以愉悅的美感。在迎客松南面數米有一座六柱涼亭,遊人可在那裡靜賞迎客松的風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