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
萬福寺位於福建福清縣漁溪鎮。系禪僧正乾於唐德宗貞元五年(789,一說唐太宗貞觀年間)所建;原名般若堂,其後改名為建德禪寺。元代時,寺運由盛而衰,最後甚至遭到廢棄。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大休以募資所得,相繼建造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等建築,寺院因而煥然一新。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遭毀。隆慶(1567~1572)初年,僧中天立下重建寺院之宏願,然屢遭挫折,未成。其後,鑒源、鏡源二僧承其遺志,前往北京懇請皇帝資助。由於得到宰相葉向高的鼎力相助,終於在萬曆四十二年(1614)獲得神宗下詔御賜的藏經,同時改寺名為萬福禪寺。
萬福寺是明朝代樣的禪寺。寺門右側為放生池,左側是“萬壽院”。寺內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和法堂縱列於中軸線上,左右兩側對稱地建有東西方丈、齊堂、禪堂、伽藍殿、視師殿、鐘鼓樓等。天王殿正中供彌勒佛坐像,兩旁為四大天王。大雄寶殿中供三世佛像、兩旁為泥塑雕十八羅漢,造型生動,表情各異。
寺中最獨特的建築是法堂,仿宋朝風格,為南北建築風格相結合的重檐歇山式。十座塔林中,最古老的是明朝無縫塔。寺中還立有隱元禪師紀念碑。寺後有“龍井”一口,水質甘冽,終年流暢不涸;寺西南有“九龍潭”飛瀑,蔚為壯觀;壁有宋蔡襄、明葉向高之摩崖題刻;山上有“蟒蛇洞”,相傳明朝葉向高僧入洞探險,未窮其底。
崇禎十年(1637),隱元晉任住持,十七年退隱,但於清·順治三年(1646)再度出任住持。在此期間,隱元不僅維護寺院聲名於不墬,並且奠定寺院的經濟基礎。順治十一年,隱元應日本長崎崇福、興福諸寺住持之請,帶領弟子東渡。數年之後,隱元在京都東南郊的山間盆地建造規模宏大的黃檗山萬福寺。該寺後來成為日本黃檗宗之發源地。
民國十七年(1928)由於山崩,乃使整座寺院僅殘留下法堂。此外,萬福寺後方丘陵上,尚存古黃檗歷代僧侶的無縫墓塔。此塔以整塊石頭造成,無縫棱級層。亦稱卵塔(寺名),在福州福清縣黃檗山。黃檗宗之本山也。
相關詞條
-
萬福寺
萬福寺,位於福建省福清市漁溪鎮黃檗山上,距福州約70公里,為全國重點寺廟。始建於唐貞元五年(公元789年),寺初名“般若堂”,後改“福建禪寺”,唐德宗帝...
概況 景點簡介 內部景觀 歷史人物 萬福鼎 -
福清市萬福寺
萬福寺,位於福建福清市漁溪鎮西北的黃檗山上。黃檗山古時以盛產黃檗木而得名。另有南省宜良縣湯池鎮萬福寺,位於雲南省宜良縣湯池鎮涌金山。相傳寺內供佛象萬尊而...
-
萬福寺[福建省福清市漁溪鎮萬福寺]
萬福寺,位於福建省福清市漁溪鎮黃檗山上,距福州約70公里,為全國重點寺廟。始建於唐貞元五年(公元789年),寺初名“般若堂”,後改“福建禪寺”,唐德宗帝...
概況 景點簡介 內部景觀 歷史人物 萬福鼎 -
萬福寺[福建福清寺廟名]
萬福寺位於福建省福清縣漁溪鎮的黃檗山。 萬福寺創建於唐貞元五年(公元789)。自唐以後,歷代興廢不一,明朝時期多次修建,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皇帝御...
簡介 地理位置 黃檗寺 歷史 -
榕城[福州的雅稱]
福州,別稱榕城,簡稱“榕”,隸屬於福建省,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及沿海地區,是福建省省會,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福...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福州[福州的雅稱]
華林寺大殿 隋唐時期,福建的政治經濟中心從閩北轉移到了福州一帶。唐開元十...“三山”。此時的佛教在福州的發展也很迅速,中國南方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華林寺...歷史沿革福州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曇石山文化至中原商周時期的黃土...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福州[東方威尼斯-福州]
華林寺大殿 隋唐時期,福建的政治經濟中心從閩北轉移到了福州一帶。唐開元十...“三山”。此時的佛教在福州的發展也很迅速,中國南方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華林寺...歷史沿革福州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曇石山文化至中原商周時期的黃土...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福州[福建省省會]
福州,別稱榕城,簡稱“榕”,隸屬於福建省,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及沿海地區,是福建省省會,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福...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福建福州[福建省省會]
福州,別稱榕城,簡稱“榕”,隸屬於福建省,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及沿海地區,是福建省省會,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福...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