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22年,海軍退役軍官王載、聖公會三一書院學生倪柝聲 和潘少容(王載妻子),決定跟隨《使徒行傳》上記載的初期教會的榜樣,在福州倉山毓英女校王載的臨時住所開始第一次擘餅聚所,興起福州地方教會。
1922年福州地方教會共7位同工,分別為王載、王峙、倪柝聲、王連俊、陸忠信、繆紹訓、魏光禧。
這批年輕人仿效約翰衛斯理,進行露天布道,並穿上寫有“信耶穌得救”、“人人都是罪人”的福音標語背心上街,轟動福州全城。
1923年初,王載從南京請來女傳道人李淵如開復興布道會,1個月間聽道受感者達到幾百人,於是租用倉山十二間排房屋聚會,初期名稱採用基督徒會堂。李淵如不久回到南京,幾年後成為倪柝聲的重要同工。
1924年,福州地方教會分裂。
倪柝聲離開福州,以上海為中心,在中國及南洋各地建立地方教會。
王載多數時間出外布道,福州十二間排聚會所由王連俊負責。
1948年,倪柝聲恢復職事時,帶進福州地方教會大復興,信徒擴增到數千人。
1954年,鄭證光代表福建地方教會參加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基督教全國會議。
會議期間,鄭證光曾到王明道處與他有過接觸。
1956年1月,福州地方教會在"鎮反時,作為“倪柝聲反革命集團案在福州的骨幹”,16人被捕,鄭證光監外改造,照顧教會。
聚會所的建立
福州教會的聚會所為三所
1.十二間排聚會所 建築面積約500平方米【1923年租用】
(1936年移址倉山對湖路馬廠街,1955年華僑邱少陵將私房獻給教會,現名馬廠街基督教堂)
2津門路聚會所 【福州教會第一個聚會所】
津門路聚會所大傳福音,人數迅速擴增。不久又增設了中洲聚會所,以及12個家(聚會所)
3中洲聚會所 建築面積約600平方米【福州教會第二個聚會所】
(倪柝聲中洲島東巷24號私宅改建,現名福州中洲基督教堂)
福州郊外鼓嶺山上,倪柝聲購買一批傳教士別墅,辦成“執事之家”,1948和1949年曾辦過兩次鼓嶺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