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倒了

福倒了

福倒了,寓意福來到。中國傳統年俗之一。春節期間在許多家庭院落的門窗上,往往會看到一些倒貼著的大紅“福”字。在中國民俗傳統中,倒貼福字主要在三種地方。第一種地方是在水缸和垃圾箱上,由於水缸和垃圾箱裡的東西要從裡邊倒出來。為了避諱把家裡的福氣倒掉,便倒貼福字。第二種地方是在屋內的柜子上。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貼福字,表示福氣(也是財氣)會一直來到家裡、屋裡和柜子里。還有一種就是在牲口棚,例如牛棚、豬圈的門上才會倒著貼“福”字,寓意福到。

起源

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福的嚮往和追求。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追求,許多地方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借“福”字倒了的諧音表示“福氣到了”的寓意。這一風俗最早不會早於明朝初年。關於倒貼“福”字的來歷有三種有趣的傳說。
第一種恭王府說。清鹹豐年間的一個春節前夕,恭王府大管家為討主子歡心,寫了幾個斗大的“福”字,叫人貼於庫房和王府的大門上。有一家丁因目不識丁,竟將大門上的“福”字貼倒了。為此,恭親王的福晉(妻子)十分氣惱,欲鞭罰懲戒。
幸好大管家是個能說善辯之人,他怕福晉怪罪下來連累自身,慌忙跪倒陳述:“奴才常聽人說,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倒(到)了,乃吉祥之兆。”恭親王福晉一聽,轉怒為喜,心想:“怪不得過往行人都說恭親王福倒(到)了,吉語說千遍,金銀增萬貫。一般的奴才,還真想不出這招呢!”遂賞管家和家丁各50兩銀子。後來,倒貼“福”字之俗由達官府第傳入陌巷人家,貼過後都願過往行人或頑童們念叨幾句“福倒了!福倒了!”以圖吉利。
第二種慈禧太后說。我國古代歷來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風俗。清光緒某年臘月二十四,慈禧太后傳旨,叫翰林院的翰林們寫些慶賀春節的對聯。這些翰林們拿出渾身解數,用盡華美辭藻,寫好之後恭送太后過目。太后見其中連個“福”字都沒有,很是不高興。翰林們見老佛爺生氣,嚇得忙跪在地上說:“請老佛爺教誨。”太后說:“去寫幾個‘福’字來。”翰林們忙回去寫了一堆“福”字送上,太后從中挑了幾張,讓大總管李蓮英帶著太監到宮內各處去張貼。誰知又惹出了風波。
有個太監不識字,把一個“福”字貼倒了,當晚誰也沒有發現。第二天,太后出來欣賞對聯和“福”字,正巧看到,剛要發怒,腦子轉得快的李蓮英急忙上前說:“老佛爺請息怒,這是奴才有意把它倒著貼的。這‘福’字倒貼,就是‘福’倒了。福到了,不是大吉大利嗎?”慈禧聽後,轉怒為喜,不但沒懲罰那個太監,還賞了他幾兩銀子。後來這個習慣傳到了民間,成為一種風俗。

第三種“ ”字倒貼在中國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

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

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 ”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 ”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 “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寓意

福名字裡面有個“福”字,他巧取【福倒了】表達對福運、福氣、幸福的嚮往和追求。這個筆名——寓意“福倒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