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文祿之役
1592年,太合秀吉為了平息國內土地不足分封的問題,決定出兵攻打明朝。因此秀吉向朝鮮國提出“假道入明”的請求,卻遭到朝鮮國王拒絕,使秀吉決定先併吞朝鮮,...
概述 第一回合衝突 第二回合衝突 影響 萬曆韓戰 -
慶長之役
明援朝抗日之戰是明朝萬曆時中朝人民抗擊日本侵略的戰爭。起於1592年(朝鮮宣祖二十五年,明萬曆二十年,日本文祿元年)至1598年結束。1592年是朝鮮壬...
概述 歷史 過程 結束 -
文祿、慶長之役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使得由於長期戰爭造就出的一大批好勇狠斗的武士失去了自己的職業。豐臣政權只是在政治上統一,並不穩定,這些武士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隱患。為了...
戰役簡介 文祿之役 慶長之役 戰役解析 《明史》記載 -
文祿慶長之役
文祿慶長之役是四百年前發生在李氏朝鮮半島的一場國際戰爭。日本史書把文祿慶長之役分為兩次戰爭,分別叫做文祿之役和慶長之役。李氏朝鮮史書則稱之為壬辰衛國戰爭...
簡介 風雨欲來 一瀉千里 收復失地 議和鬧劇 -
萬曆朝鮮之役
明朝援朝抗日之戰是明朝萬曆時中朝人民抗擊日本侵略的戰爭。起於1592年(朝鮮宣祖二十五年,明萬曆二十年,日本文祿元年)至1598年結束。1592年是朝鮮...
-
祿土司
祿土司是明代的官員名,姓祿,泛指土司。流布於寧州,今四川雲南一帶。元朝至元十二年(1276)普提為寧海府土知府,明洪武十七年(1384)朱元璋賜姓祿。康...
簡介 沿革 賜姓 襲職 廢止 -
朝鮮之役
萬曆韓戰,又稱朝鮮壬辰衛國戰爭;日本稱之為文祿之役,第二次稱之為慶長之役,或合稱為文祿-慶長之役,朝鮮征伐,征韓;南、北韓稱之為壬辰倭亂,第二次稱之...
朝鮮之役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慶長
慶長,日本的年號之一,指1596年到1615年為止之間。這時代的天皇是後陽成天皇、後水尾天皇。
基本介紹 典故出處 改元 大事 出生人物 -
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統治階級內部爭奪帝位的戰爭。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把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
背景 起因 經過 結果 後續 -
前田慶次
前田慶次本是織田四天王之一的瀧川一益之兄瀧川益重之子,後來過繼給前田利久做養子。由於前田家被前田利家所繼承。慶次從此成為了一個浪人。在隨後參加的數場戰鬥...
家門變遷 人生岐路 失落歲月 寄身北陸 御風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