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祥華鄉位於北緯25 11’、東經117 44’的安溪西部邊陲,距縣城78公里。東與長坑鄉接壤,西與華安縣湖林鄉、仙都鎮相連,南與蘆田鎮、龍涓鄉毗鄰,北與感德鎮、福田鄉交界,轄20個行政村,人口3.2萬。屬亞熱帶氣候,平均海拔800米,境內峰巒競秀,雲霧繚繞,雨量充沛,泉甘土赤,十分適宜烏龍茶尢其是鐵觀音的栽培和製作,全鄉現有茶園1.8萬畝,其中茶葉綠色食品基地1萬畝,1999年茶葉產量1310噸。獨特的自然條件,加之勤勞、智慧的祥華茶農獨樹一幟的精湛傳統製作工藝,可謂天地人三者巧妙結合,使祥華鐵觀音無論在產量和質量上都獨占熬頭,享譽大江南北。正如胡平同志(原福建省省長、商業部部長)所題:“祥華觀音、茶葉極品”。 祥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山清水秀,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李光地的誕生地,清進士、詹事府詹事陳萬策的故鄉,開先縣令詹敦仁的隱居地。如今的祥華,則是聞名遐邇的名茶之鄉。 2006年末,全鄉人口32489人,工農業總產值4.1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720元。
安溪縣祥華鄉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特點
祥華鐵觀音主產區分布在內安溪的區域,祥華的鐵觀音:“口重、香氣足、水清點、酸韻入,這就是祥華觀音。”祥華茶。
味正湯醇回甘強。祥華茶久負盛名,產區多數山高霧濃,茶葉製法傳統,所產茶葉品質獨樹一幟,以回甘力強最為顯著。特質典型祥華茶的特質主要體現於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口味純正,指該茶入口後茶味充溢,鮮有其他異味;其二湯醇,即湯水厚實,有稠感,俗稱“茶水好”;其三回甘強,指茶水入口吞咽後,留於口齒舌部的感覺清甘爽朗,且強烈持久,讓人久久回味,意猶難盡。分析祥華茶茶質特徵形成原因,公認的有三點:一是茶樹種純正優質;二是種植環境自成特點;三是製法上多數恪守傳統型方法,尤其講究發酵度適中。
鑑別技法鑑別祥華茶要掌握要領訣竅,較簡易的方法有:
第一,細心體味其是否回甘持久,吞湯時稍留湯水於口中片刻,之後攪動舌尖與齒相摩,湯水下咽後張嘴,有鮮甘味久存者當為祥華茶無疑;
第二,觀察湯水,較稠者,無異味者,可作認定祥華茶之參考。
歷史
自古以來,祥華鄉的隸屬多有變更。宋朝,祥華分屬積德鄉崇信里和金田鄉還集裡、感德里。明代,還集裡析為還一里、還二里,祥華分屬還一里、崇信里和感德里。清沿明制。民國屬長坑區、第三區、第二區、長康區,民國34年(1945年)10月分屬福珊鄉和多卿鄉。新中國成立後,先後隸屬長康區、第六區、十四區、珊屏區、長坑區。1965年4月成立祥華人民公社。1984年7月改為祥華鄉。轄美西、美侖、白玉、白坂、白珩、新寨、石獅、舊寨、後洋、珍山、崎坑、福洋、祥華、祥地、東坑、小道、鄭坑、福新、和春、河圖20個行政村。
品鑑
一 看乾茶色澤看鐵觀音茶葉乾茶顆粒的色澤,現實中發酵輕的鐵觀音茶葉乾茶以青綠鮮活為美,色澤晦暗或較烏黑則為次; 而原中發酵觀音的乾茶追求油潤有光澤、色如青蛙皮,明顯比發酵輕的觀音黑得多。另外,乾茶顆粒上二者也有區別:高檔的輕發酵觀音要求用新樅三葉一枝型茶青嫩葉,葉片較小,做出來的茶品顆粒自然也較小,而中發酵觀音須使用老樅茶樹的成熟葉面,採摘工藝往往也不甚講究,做出的成茶顆粒大而重實,落於盤中噹噹作響!所謂“沉重如鐵”之美譽便出於此。當然,反映到市場上情況可能則千差萬別、林林種種,但總的來說由於鐵觀音茶葉全面轉向輕發酵工藝,市面上高等級產品基本都屬於該種風格;中發酵製法的產品目前大多等級較低,至於高品質的中發酵茶,現實中越來越少了。
二 嗅乾茶茶香在乾茶的茶香上,輕發酵茶與中發酵茶差異甚大:優質的輕發酵觀音乾茶可聞到非常明顯的蘭花幽香,而中發酵茶雖然也茶香宜人、但風格不同,如果加以對比,差異則是明顯的。 沖泡開後,這種差異會進一步被放大:優質輕發酵觀音蘭花香明顯、特點突出,給人以較強的感覺和印象,這也是它能夠流行的主要原因;而中發酵觀音茶香雖然也高揚、但其蘭花香並不太明顯,同時也較難賣出好價錢,久而久之,茶農也就不願意做了。如果要從嗅覺味覺上區分二者,只有開湯實際對比沖泡了。當然,質量差的輕發酵茶則往往是香氣很淡,更多是一點點香氣都沒有,而質量差的中發酵茶至少還能保持較高揚、聞起來也不錯的茶香,即便是焙火香氣。
三 品茶湯滋味優質輕發酵觀音入口滑爽,蘭花茶香在口中即可體現,入喉之後甘香泛起,品飲高等級的輕發酵茶往往會給人以非常美妙的體驗,即便它存在滋味較淡、不夠醇厚的缺陷,但優點也極其明顯,之所以能夠廣泛流行並非空有虛名。相對而言,中發酵觀音表現中庸,很難感覺到特別的滑口,飲茶之時多半不會感覺到口中有什麼蘭花香;但它的優點是滋味較濃、適合口味重者,且飲後回甘、回甜較為明顯,為不少人所青睞。另外,口味清淡者是最容易接受輕發酵觀音的群體。不過,若是質量差的輕發酵茶那就不好喝了,幾乎無香,澀味明顯,無甚回甘,用一個寡字來形容未嘗不可;而質量不好的中發酵茶至少聞起來還是茶香是不錯,喝起來儘管有苦澀味,但滋味濃強。
另外應值得一提的是關於高檔輕發酵鐵觀音茶葉的鮮味和酸味,而這兩種味是原中發酵鐵觀音茶葉茶所沒有的。所謂鮮味,一般人從字面上即可理解,由於現實中高檔鐵觀音茶葉是用新樅三葉一枝型茶青嫩葉製作,發酵又很輕,
因此,品飲其味便有新鮮爽口的感覺,某種程度上更接近綠茶的鮮味。至於酸味,大多數人不易品飲出來並很難理解,為何高檔茶要有這種酸味,好嗎?而這種疑問應該說在茶界也很普遍。而現實中高檔輕發酵鐵觀音茶葉茶葉確實有一種爽口的酸味,並且也已成為衡量是否是高擋茶葉的一項重要指標,而這種酸味是鐵觀音茶葉所獨有的,也是輕發酵的結果,如果沒有了這種酸味,飲後回甘的感覺也不會非常明顯呀!在此,我想起了宋代理學家朱熹的《以茶喻物理》中的一段話:“物之甘者,吃過則酸;苦則吃過卻甘。茶本苦物,吃過則甘。”用此句來讓我們去理解酸味是否更容易些。當然,單純*人為的因素加工出的所謂酸味,就另當別論。
經常有這樣的說法,輕發酵茶不如中發酵茶耐泡,其實這是一種泡茶的誤解。持這種觀點的多是口味重的人士。其實,茶的耐泡程度取決於茶葉浸出物的多寡,輕發酵觀音採用較嫩的新樅茶青,葉片往往肥厚,浸出物也多,耐泡度很好,不少茶品在六泡後仍可聞到明顯的蘭花幽香;但如果口味重便會感覺幾泡之後就沒味道了,
所以認為輕發酵觀音不耐泡。相反,中發酵觀音用的是較老的茶青,加上老樅茶樹產出的茶青葉面較薄、浸出物自然就少,基本上在四、五泡後葉底就出現了水味,但由於味道較濃、可以連續多泡幾泡……其實,看耐泡度如何看置茶量就行:輕發酵觀音的置茶量一般也就遮過蓋碗底部多一點,而中發酵觀音的置茶量習慣是蓋碗的三分之一。比較科學地說:輕發酵觀音其實耐泡度更好,蘭花茶香保持得更持久,當然這只是適合喜好輕發酵茶的人士。而中發酵茶茶香很難保持、但茶水味道倒可以保持很久,當然這就要看個人的口味輕重了。
優質的鐵觀音茶葉沖泡後葉底給人的感覺如綢緞面、光澤度好且葉片肥厚,而營養不良的茶青則少光澤、缺彈性,葉片單薄。如果比較輕、中發酵鐵觀音茶葉葉底之差別,應該是色澤和葉底的完整度:輕發酵觀音葉底色澤感覺較為青綠,“綠葉紅鑲邊”幾乎已成為觀音的歷史,葉低的完整度也較差,特別是高檔茶葉在現實中已很難見到葉片勻整的了;而中發酵茶葉底接近“土黃+淺褐色”,高檔的中發酵茶還有明顯的“綠葉紅鑲邊”,葉片勻整,但現實中已很難覓的。
六 茶湯的色澤現實中的輕發酵觀音多為青綠,但也有偏金黃的,總的來說脫離不了以“綠”為美的範疇;透明度也都普遍很好!不過在泡過多泡之後,茶水往往會轉黃;而中發酵觀音肯定不會有什麼綠色,大多是金黃色或橙黃色。當然不同檔次的茶葉在茶水透明度及色澤方面往往差異很大,不單單是發酵輕重的問題,這需要更多的實踐經驗,也就是多品飲、多比較如何沖泡鐵觀音茶葉茶葉
其一,由於鐵觀音茶葉有其特殊的香氣和“皇口”,因此,要求沖泡的水必須是處於正滾開時,才能使熱氣將香氣和“皇”氣裹夾上來。當然質優的鐵觀音茶葉也有一字的底香的,那就是當你喝了涼的優質鐵觀音茶葉後,口腔照樣有股清香保持著。
其二,泡茶的蓋瓷杯、所放茶葉數量必須相稱。原來家庭沖泡用壺,如今為了方便用蓋杯,但不宜採用宜興陶質壺或蓋杯,那是由於陶質壺的透氣性和吸附性,會使茶味失真。
其三,一般是隨泡隨沖,質量一般的鐵觀音茶葉不宜長時間浸泡。只有質優的鐵觀音茶葉茶葉才可以浸泡,但其湯的質量也會有所改變。沖泡的時間必須掌握得恰到好處。必須處理好“杯、茶量、溫度(水和氣溫)、時間”三者的關係,目的是讓沖泡出來的茶湯的質量最佳。
品牌
作為安溪祥華鄉的鐵音龍頭企業,安溪祥華茶廠推出限量生產的“祥華牌101觀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