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峰寺介紹
寺邊有花圃,天井內有花壇。大門面對綠水翠竹,四周景物有雙峰、雙澗、鑑湖、松島、釣台、鰲柱、石印、八角亭、千乘橋等。據當地族譜記載:祥峰寺原在山腰,建於宋淳祐三年(1243年),明天啟五年(1625年)遭火災。康熙時於今址建新寺。道光間為鼎盛期,擁有佛像122尊。1985年棠口信徒組織理事會,自動集資重塑佛身。現寺內尚保存舊時石鑼、石鼓各1對,石碑4塊,頗有文物價值。該寺有寺田11畝。經福建省寧德地區批准為開放寺院。祥峰寺傳說
祥峰寺寫滿世間覺菩提的禪境。從他的落址看,就在棠口村邊,與村裡的民居只有一牆之隔,清晨很難分辯是雞鳴喚來寺院鐘聲,還是寺院鐘聲帶來雞鳴。傍晚,村里四起的炊煙,會和寺院紫煙會同飄升。從寺院落址的因果看,滿紙是世間的恩怨錄。據村里口述本相傳是這樣,祥峰寺,建於宋理宗淳右三年(1243年),落址在現寺後山上的土名上圪的地方。但因村里在修千乘橋籌資中,產生了隔閡。造成遷現址,院落橋頭。故事是這樣。當年周氏家族有一宗,得一塊七尺嶺蛇形墓風水寶地,該墓下葬時,在家備炊的媳婦,在壟谷舂米時一篼穀子,一口氣壟出三十六簍粗米,後這家人就以此發跡,不斷地擴大田莊、地界,成了當地的大財主。有一年棠溪上的橋被洪水沖走,村里人決議派丁錢和募捐重修,到財主家募捐時,本想財主會多認捐較大的數目,沒想到他也只按丁捐助。村里為首者商議,一為省錢,二為風水,把橋遷到離村較近的釣魚台。橋造型如蜈蚣,橋頭正對蛇形墓。這一來,財主不明爭而來暗鬥,思量著,蜈蚣克蛇,雞克蜈蚣。於是暗暗動員當年寺院的住持,將祥峰寺遷址到千乘橋頭,意為母雞鎮守,蜈蚣傷害不了蛇形墓的風水。正式破土動工於明正德年間。
或因這母雞沒有鎮住千乘橋這條蜈蚣,或因財主為搬遷寺地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家道一天天敗落,最後財主不僅家財散盡,還人走丁散。而祥峰寺因近了鄉村,更方便了村里人的焚香禮佛,香火更旺了。於是在清康熙四十四年(1772年)進行擴建,增其舊制。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進行整修。祥峰寺遷居的前前後後,實實在在是在向世人昭示著,不可勾心施計,一切皆有因果,只有結了善因,才有善果。不該沉迷在蜈蚣和蛇相剋的故事裡,不覺不醒。
祥峰寺整建築風格看系歇山頂,抬梁試明代建築。和我們民房建築特點一脈相承。三進廳,上下榔的格局,擺著民間尊卑觀。祥峰寺正座第一進廳有彌勒迎客,韋馱鎮堂;兩邊廂房中間天井正如民居的四水歸堂,中間設有花壇,並植兩株桂樹。第二進便是大雄寶殿,寶殿陳列與各寺院一樣。第三進及大雄寶殿後,現為花圃,傍邊還有一座中途改為糧庫的齋堂。整個寺院占地面積達1226平方米。如今祥峰寺還保存著清康熙二十四年寺田碑誌,和山門前的擺設石鑼石鼓,它們成了寺院的“長老”。隨寺院的故事,一代代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