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

神通

佛教認為的通達事理的能力。神通是梵文的意譯。亦譯作“神通力”、“神力”。神通是佛、菩薩、阿羅漢等通過修持禪定所得到的神秘法力。神通是存在的,神通雖有不可思議的力量,但佛教不提倡用神通,《維摩經》曰:“以神通慧,化愚痴眾生”。佛、菩薩、大阿羅漢之所以顯神通者,只為度化下劣根機,愚痴眾生而已矣。因此凡是佛、菩薩、大阿羅漢等示現世間,弘揚佛法,皆現凡夫身。唯以戒、定、慧教化眾生,絕不以神通接引眾生。佛教是覺悟、智慧的教育,過於使用神通,會讓眾生執著神通,神通不敵業力。

基本信息

詳細解釋

神通神通

1、謂通過神靈而感應溝通。
三國魏曹植《陳審舉表》:“昔伊尹之為媵臣,至賤也;呂尚之處屠釣,至陋也;及其見舉於湯武、周文,誠道合志同,玄謨神通。”
2、指預見,先見之明。
唐楊炯《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又上疏陳請備塞垣,未幾而匈奴背誕,公有神通之鑑也,不亦明乎!”
3、佛教語。梵文的意譯。亦譯作“神通力”、“神力”。謂佛、菩薩、阿羅漢等通過修持禪定所得到的神秘法力。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如來無過功德品》:“何者如來神通智行?答言:大王!沙門瞿曇神通行有六種:一者,天眼通;二者,天耳通;三者,他心通;四者,宿命通;五者,如意通;六者,漏盡通。”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朅盤陀國》:“時朅盤陀國有大羅漢,遙觀見之,愍其危戹,欲運神通拯斯淪溺。”
宋蘇軾《六觀堂贊》:“我觀眾生,神通自在。”
清龔自珍《最錄禪波羅蜜門》:“有《摩訶止觀》百軌則在,至此書歸墟,在乎神通,觀息亦得通,觀身亦得通。”
4、泛指神奇高超的本領。
晉乾寶《搜神記》卷一:“左慈,字元放,廬江人也,少有神通。”
宋朱敦儒《減字木蘭花》詞:“超凡入妙,遊戲神通隨意到。”
《紅樓夢》第七十四回:“連老太太的東西你都有神通弄出來,這會子二百銀子,你就這樣。”
清袁枚《新齊諧·白石精》:“現在纏汝者是西山白石之精,神通絕大。”
趙朴初《西江月·參觀密雲水庫工程》詞:“翻天覆地看吾儔,信有神通在手!”

六種涵蓋

天眼通:能見極遠方事物,或能透視障礙物(例如:牆)或身體;不受光源明暗影響。
◎天耳通:能聽極遠方音聲,包括言語等;或能跨過障礙物聽到音聲(例如:密室對談)。
◎他心通:能知眾生心念造作。參見心靈感應。
◎神足通:能隨心游歷極遠處,或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不受時空限制。
宿命通:能知眾生的過去宿業,知道現時或未來受報的來由。
◎漏盡通:“漏”即煩惱;能破除執著煩惱,脫離輪迴,意指修行證阿羅漢果。

用處

1、神通方便度化眾生;

2、神通可以讓眾生起信心;

3、神通是教化弟子的一個有效工具。

即使如是,佛教還是不提倡用神通,《維摩經》曰:“以神通慧,化愚痴眾生”。佛、菩薩、大阿羅漢之所以顯神通者,只為度化下劣根機,愚痴眾生而已矣。因此凡是佛、菩薩、大阿羅漢等示現世間,弘揚佛法,皆現凡夫身。唯以戒、定、慧教化眾生,絕不以神通接引眾生。佛說:“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佛密因,輕言未學,唯除命終,陰有遺付”。是故舉凡於凡夫、居士面前顯神通者,都是在臨命終時。

神通不敵業力

神通有不可思議的力量,但是神通在業力面前也無可奈何。
目犍連是佛陀的大弟子,號稱神通第一。相傳,目犍連的母親做了很多壞事,死後變成了餓鬼,目連通過神通看到後十分傷心,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食用,可是飯一到母親口邊就化為焰灰,目犍連大聲向釋迦牟尼佛哭救。
世尊表示目蓮雖已是神通第一,神通力不敵業力,因此必須找更多的羅漢以群力才能救拔,為此目蓮特別在洞穴外準備盥洗用品,等待結夏安居結束的修行羅漢使用盥洗,並於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於盆中,供養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濟度。
釋迦牟尼佛是覺悟的大聖者,具有無上的大神通,可是當毗琉璃王最終決定要滅絕釋迦族時,還是沒有用神通來阻止。佛說:“釋迦族受到宿世罪業之報,終究要倒塌的”。
神通不敵業力,魔有神通力,但無覺悟、智慧,難以脫離魔道。

神通求證

欲求證神通,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才不會走入歧途:
1、安於慈悲:一切修持一旦離開慈悲,即為魔藪,缺乏慈悲心的神通,如虎狼毒蛇;
2、住於淨戒:有了持戒的修養,以戒律約束自己的身心,便不會依仗神通胡作非為,因為在淨戒里才知道取捨;
3、行於忍耐:若無忍耐的功力,動輒展現神通,導致傷人害已;
4、用於智慧:神通不能祛除根本煩惱系縛,如無智慧,有了神通反而徒增煩惱,所以能在平常生活中體會佛法的真諦,淨化三業,一切以道德行事,才是真正的神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