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是歐洲中世紀時的一個王公頭銜。嚴格地說,持續到近代的神聖羅馬帝國其全名應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其皇帝頭銜始於奧托一世;但是在帝王世系的正式排列中,通常是將查理曼時代的歷代皇帝也包括在內。加洛林王朝的諸位皇帝,其正式稱號是羅馬人民的皇帝,均是由教皇加冕賦予。因此這個頭銜也可看作是一個義大利王公頭銜,而且往往與義大利國王相等價。但是聯繫到偉大的古羅馬帝國,也就使這些皇帝的頭上環繞著泛歐洲統治者的光輝。由奧托一世所創建的帝國,其皇帝稱號雖然也來自於教皇,但其本質卻是德意志民族的國家,皇帝通過征服義大利來取得“羅馬皇帝”的合法性。帝國的所謂選帝侯,其直接選舉的當為羅馬人民的國王(實際即是德意志國王),而非皇帝。因此,並非每一位德意志統治者都可以成為皇帝,只有進軍義大利,接受教皇加冕的強者,才可獲得這一殊榮。當哈布斯堡家族壟斷王位之後,選帝侯的實際作用幾乎消失,而皇帝也不再需要教皇加冕,於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乃成為奧地利德意志君主的一般稱號。 |
目錄
- 1 相關條目
- 2 皇帝列表
- 3 注釋
- 4 外部連結
相關條目
- 參見主題條目: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 關於不曾加冕的德意志國王,請參看條目德國君主列表。
皇帝名號 | 加冕日期 | 加冕地點 | 加冕者 |
加洛林王朝 | |||
查理一世 | 800年12月25日 | 羅馬 | 良三世,教皇 |
路易一世 | 816年 | 蘭斯 | 斯德望五世,教皇 |
洛泰爾一世 | 823年4月5日 | 羅馬 | 帕斯卡爾一世,教皇 |
路易二世 | 872年5月18日 | 羅馬 | 艾德里安二世,教皇 |
查理二世 | 875年12月25日或12月29日 | 羅馬 | 若望八世,教皇 |
查理三世 | 881年2月9日之前 | ? | 若望八世,教皇 |
斯波萊托家族 | |||
圭多 | 891年2月21日 | 羅馬 | 斯德望六世,教皇 |
蘭貝托 | 892年4月 | 帕維亞 | 福爾摩塞,教皇 |
加洛林王朝 | |||
阿努爾夫 | 896年 | 羅馬 | 福爾摩塞,教皇 |
路易三世 | 901年2月 | 羅馬 | 本篤四世,教皇 |
貝倫加爾一世 | 915年1月 | 羅馬 | 若望十世,教皇 |
薩克森王朝 | |||
奧托一世 | 962年2月2日 (962年-973年) | 羅馬 | 若望十二世,教皇 |
奧托二世 | 967年12月25日(973年-983年) | 羅馬 | 若望十三世,教皇 |
奧托三世 | 996年5月21日 (996年-1002年) | 羅馬 | 額我略五世,教皇 |
亨利二世 | 1014年2月14日(1014年-1024年) | 羅馬 | 本篤八世,教皇 |
法蘭克尼亞王朝 | |||
康拉德二世 | 1027年3月26日 (1027年-1039年) | 羅馬 | 若望十九世,教皇 |
亨利三世 | 1046年12月25日 (1046年-1056年) | 羅馬 | 克萊孟二世,教皇 |
亨利四世 | 1084年 (1084年-1106年) | 羅馬 | 克萊孟三世,敵對教皇 |
亨利五世 | 1111年4月13日 (1111年-1125年) | 羅馬 | 帕斯卡爾二世,教皇 |
蘇普林堡家族 | |||
洛泰爾二世 | 1133年6月4日 (1125年-1137年) | 羅馬 | 依諾增爵二世,教皇 |
霍亨斯陶芬王朝 | |||
腓特烈一世 | 1155年6月18日 (1152年-1190年) | 羅馬 | 艾德里安四世,教皇 |
亨利六世 | 1191年4月15日 (1190年-1197年) | 羅馬 | 塞萊斯廷三世,教皇 |
韋爾夫王朝 | |||
奧托四世 | 1209年10月4日 (1198年-1215年) | 羅馬 | 依諾增爵三世,教皇 |
霍亨斯陶芬王朝 | |||
腓特烈二世 | 1220年11月22日 (1215年-1250年) | 羅馬 | 霍諾留斯三世,教皇 |
盧森堡王朝 | |||
亨利七世 | 1312年6月29日 (1308年-1313年) | 羅馬 | 克萊孟五世,教皇 |
維特爾斯巴赫王朝 | |||
路易四世 | 1328年1月17日 (1314年-1347年) | 羅馬 | 斯齊亞拉·科倫納,羅馬元老 |
盧森堡王朝 | |||
查理四世 | 1355年4月5日 (1347年-1378年) | 羅馬 | 依諾增爵六世,教皇 |
西吉斯孟 | 1433年5月31日 (1410年-1437年) | 羅馬 | 尤金四世,教皇 |
哈布斯堡王朝 | |||
腓特烈三世 | — (1452年-1493年) | 羅馬 | 尼各老五世,教皇 |
馬克西米連一世 | — (1508年-1519年) | — | — |
查理五世 | — (1530年-1558年) | 博洛尼亞 | 克萊門七世,教皇 |
斐迪南一世 | — (1558年-1564年) | — | — |
馬克西米連二世 | — (1564年-1576年) | — | — |
魯道夫二世 | — (1576年-1612年) | — | — |
馬提亞斯 | — (1612年-1619年) | — | — |
斐迪南二世 | — (1619年-1637年) | — | — |
斐迪南三世 | — (1637年-1657年) | — | — |
利奧波德一世 | — (1658年-1705年) | — | — |
約瑟夫一世 | — (1705年-1711年) | — | — |
查理六世 | — (1711年-1740年) | — | — |
維特爾斯巴赫王朝 | |||
查理七世 | — (1742年-1745年) | — | — |
哈布斯堡-洛林王朝 | |||
弗朗茨一世 | — (1745年-1765年) | — | — |
約瑟夫二世 | — (1765年-1790年) | — | — |
利奧波德二世 | — (1790年-1792年) | — | — |
弗朗茨二世 | — (1792年-1805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