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症
腦血管疾病,顱腦損傷引起的中樞性癱瘓(上運動神經元性)。
機理
形成新的神經通路。
1) 中樞性癱瘓恢復的形態學基礎。① 皮層切除實驗證明大腦皮層存在一定同側支配。② 古、舊皮層具有雙側支配性,一年較粗糙的功能可由古舊皮層在完成。③ 突觸發芽可能重新建立受累神經細胞功能的突觸聯繫。
(2) 中樞性癱瘓恢復的神經生理學依據① 功能轉移或重新組織,促通訓練可使正常不承擔某種功能的胞細胞承擔起這種功能。② 次要通路的開通式脫抑制。③ 腦細胞的可塑性(抑制性或激活性),決定了偏癱康復的程度。④ 條件反射。
關鍵問題
偏癱的本質是運動模式的質變過程,其恢復過程一般經歷馳緩、痙攣、共同運動、部分分離運動、分離運動和正常共六個階段。所以:在偏癱康復過程中正確地判斷患者運動模式所處的不同階段,對異常的運動模式予以抑制,對喪失了的正常運動模式、姿勢反射、平衡控制能力進行誘發訓練,是偏癱運動功能能否較好恢復的關鍵。
這種對癱認為的飛躍,不僅清楚地闡明了中樞性癱瘓與周圍性癱瘓本質的區別,而且為康復醫學的存在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由此出現了一些別具一格的訓練方法,使中樞性癱瘓的康復技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