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神樹地區是一片原始森林,只有少數狩獵“放山挖藥”的人在秋冬兩季出沒於荒山野嶺之中。偽滿大同2年(1933年),日本侵略
者在本地區建立了炭鉛礦,招收勞工上千名,修蓋了“工棚子”,形成了一條200 米長的街道。偽滿康德5年(1938提)12月15日,綏佳城鐵路通車到神樹,居 民增至百餘戶、4 000餘口人。居住中心由炭鉛礦移至火車站附近。到1949年,共 有民用住宅1 472平方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加強了神樹地區的各項建設,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居住條件由過去的馬架子、木刻楞等,逐步換 成了草泥房或磚瓦房。
神樹鎮隸屬鐵力市管轄。位於市境中部,地跨呼蘭河上游兩岸,東北部與伊春市帶嶺區毗連。綏佳線鐵路橫貫鎮區並設站。鎮政府駐地距市區35公里。
神樹鎮因樹得名。清末民初,鎮西呼蘭河上的橋頭有一棵高大榆樹。當時人們崇拜鬼神,來此放山(采參)、狩獵之人乞求神靈保佑,竟把它像“神”一樣供奉起來,於是人們稱
此地為“神樹”。1930年已形成聚落。東北淪陷後,屬鐵驪縣管轄。1939年4月,設神樹村。1938年至1940年修築綏佳線鐵路設站後,來此謀生的人增多,集鎮逐漸擴大。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6月恢復鐵驪縣,設定神樹區,轄神樹街、石長村、聖浪村。1951年9月,改為第三區。1956年1月,設定神樹鄉。1958年3月,將聖浪鄉併入神樹鄉,同年9月改稱神樹人民公社。1971年1月,將神樹公社西部的6個生產大隊劃出設立桃山公社。1977年1月,設定神樹鎮。
神樹鎮轄區地處小興安嶺南麓,呼蘭河發源地,群山起伏,盆地散布於群山之中,為群山盆地。全鎮總面積801平方公里,鎮郊有耕地2萬畝,主要種植大豆(黃豆)、馬鈴薯、玉米和蔬菜等。
境內野生資源豐富,山產品主要有人參、五味子、刺五加、黃皮樹、山葡萄、松籽、核桃、榛子、蘑菇、刺嫩芽、藍靛果等,並有多種山野菜加工後出口。鎮辦工業有制磚廠、採石廠、制陶廠等,1992年鄉鎮企業總產值1372萬元。全鎮共轄神樹、新立、五龍山、石長、金牛山、華興、聖浪、雞嶺等8個村。1992年末全鎮總人口2.5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7萬人;滿、朝鮮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2%。鎮政府駐鎮內新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