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壽降清

祖大壽降清,是指皇太極於1631年(崇禎四年)農曆十月七日和十月九日這兩天先後致書祖大壽、何可綱、副將張存仁,勸其速降。

歷史背景

1631年(崇禎四年)農曆七月,祖大壽奉命於大凌河築城保衛錦州,在他修了不到半個月,城牆雉堞還沒修完時,皇太極大軍便兵臨城下,將大凌河城包圍。祖大壽只好關閉城門,倉促應戰。城中糧草僅夠幾天之用,圍了不幾天城中就斷糧了。城中將士無不驚恐萬狀,祖大壽作過幾次試探性的突圍,都被金兵殺了回去。無奈之下,只好坐困愁城,盼著援兵。皇太極在圍困大凌河城十天后,便開始了對祖大壽的勸降工作。但祖大壽不為所動,對皇太極根本不予理采。皇太極為了進一步消耗城中的有生力量,搞了一次假增援,祖大壽盼望援軍心切,急忙率軍出城相迎,欲前後夾攻,實現突圍,結果上了大當,被殺得大敗,損失十分慘重,祖大壽再也不敢出城應戰。

歷史過程

初次投降

但仍遭到祖大壽的拒絕。於是皇太極又親自寫信給祖大壽,他解釋說:“過去殺遼民確有其事,我深為懊悔,我們早就不那樣做了。至於永平屠城那是二貝勒阿敏所為,他因此也受到了嚴懲,希望你不要存此偏見。但祖大壽等還是不信。明軍幾路救兵四次援救,都被後金軍擊敗。祖大壽的多次突圍也沒有成功。大凌河城被圍了三個月,城內的糧食吃完了就殺馬吃,馬吃沒了,就殺人相食。

1631年(崇禎四年)農曆十月初七,皇太極再次致書祖大壽,又派降將姜新赴城中面談。祖大壽派出一位叫韓棟的將領到金營中談判。農曆十月二十五日,祖大壽最後下了決心,他邀後金將領石廷柱進城商議降金事宜,當晚祖可法、祖澤潤、劉天祿、張存仁等四人隨石廷柱一同到了金兵大營,皇太極親自迎接,四人跪倒便拜。皇太極急忙上前一步攙扶,以女真人最高貴的禮節抱腰禮相見。然後設盛宴款待,四人被請至座中。農曆十月二十八日,祖大壽殺死寧死不降的何可綱,大開城門,率眾將來到金營。皇太極與代善、莽古爾泰及眾貝勒眾大臣,一齊隆重迎接祖大壽一行。後雙方登壇發誓祭天,盟誓祭天畢,皇太極攜祖大壽手進入大帳,為祖大壽設宴慶賀。

逃回錦州

投降後的祖大壽向皇太極建言:自己妻子兒女均在錦州城裡,趁錦州不知自己已經投降,願帶一支兵馬去錦州,在城裡當內應,奪取錦州城。皇太極同意放祖大壽去錦州城。祖大壽一回到錦州城就組織防禦,抗擊清軍。遼東巡撫丘禾嘉向朝廷參奏祖大壽率隊獻城投降,崇禎皇帝不僅沒有降罪,反而提升祖大壽為左都督,領錦州。

崇禎皇帝三次下詔,命祖大壽進京覲見,祖大壽都藉故推辭,始終堅守在錦州城裡。

後金方面,皇太極三番五次派密使前來,提醒祖大壽不要忘記以前的約定,即刻動手奪下錦州城。祖大壽以各種理由搪塞,並且多次與清兵激戰。皇太極對留在後金軍營中的祖大壽之子祖可法等人,一直以禮相待,並且頻繁給祖大壽寫信。

1638年(明崇禎十一年,清崇德三年)農曆十月,皇太極親自率領部隊進攻明朝,率領鄭親王濟爾哈朗、豫親王多鐸出寧遠、錦州大道;睿親王多爾袞為左翼,自青山關入;貝勒岳託為右翼,自牆子嶺入。祖大壽在中後所(今遼寧綏中縣城)屯兵,領兵偷襲多鐸,多鐸戰敗。第二天,多鐸與濟爾哈朗合兵出戰,祖大壽收兵回中後所。不久,皇太極親自來到中後所,派使者給祖大壽帶話:“自大凌河一別後已過數年。我不畏艱苦而來,就是希望與將軍見上一面。至於將軍是歸降我大清還是仍留在大明,絕不勉強,將軍自己決定去留。上次是我釋放了將軍,如借會見之名誘捕將軍,我還憑什麼取信天下之人呢?這些年將軍雖然屢次率隊與我軍發生衝突,但我知道你是在執行命令,儘自己的職責,我不會放在心上的,請將軍不要懷疑。”第二天,皇太極又命令釋放抓獲的明軍俘虜,並讓他帶信給祖大壽。信上說:“我在大凌河釋放了你,我的大臣都說我看不清人。現在,將軍應該出城與我相見,證明我沒有看錯你。如果將軍不放心,我們各帶一兩名親信隨從,在兩營的中間處會晤。我這么做,只是為了自我解嘲罷了,同時也讓將軍的子侄和大凌河的將帥都知道將軍是履行諾言的人。”祖大壽卻始終沒有露面。

再次降清

1639年(明崇禎十二年,清崇德四年)農曆二月,皇太極再次進攻明朝,以武英郡王阿濟格為前鋒,親自督軍包圍松山。明朝崇禎帝下召命令祖大壽前去支援松山,祖大壽剛剛行軍,清軍就到了,於是祖大壽去寧遠駐守。

皇太極派遣使者去錦州告訴祖大壽的妻子,叫她以利害誘導祖大壽投降。祖大壽選蒙古、漢族兵各三百,命令祖克勇及副將楊震、徐昌永等取道邊外進取錦州,到烏欣河口;清軍將領阿爾薩蘭以滿、蒙兵一百六十人與明軍交戰,清軍勝,斬明軍八十四人,得馬一百五十匹。皇太極下令停止進攻松山,後金軍返回盛京(今遼寧瀋陽)。於是祖大壽又進入錦州駐守。

1640年(明崇禎十三年,清崇德五年)農曆五月,皇太極到義州視察,蒙古蘇班岱等請求歸降,皇太極命濟爾哈朗等率軍一千五百人前去迎接。祖大壽得知清軍人少,命令游擊戴明與松山總兵吳三桂、杏山總兵劉周智合兵七千人出擊,卻被濟爾哈朗打敗。於是皇太極命多爾袞、濟爾哈朗等帶兵輪番攻錦州。1641年(明崇禎十四年,清崇德六年)農曆三月,皇太極再次發兵圍攻錦州。明薊遼總督洪承疇率吳三桂等八總兵領兵十三萬來援,駐紮在松山。皇太極親率軍隊切斷明軍糧道,明軍大亂。清軍趁勢掩殺,總督洪承疇等被圍於松山。

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清崇德七年)農曆二月,松山城破,洪承疇被俘之後解送盛京(今遼寧瀋陽),洪承疇投降清朝。農曆三月初,被圍困了整整一年的錦州糧絕援盡,城中殺人相食的慘狀再度重演。於是祖大壽在三月初八親率部眾開城出降。捷報傳到盛京,皇太極大喜過望,命人立刻將祖大壽送到盛京。當祖大壽跪倒在崇政殿時,皇太極走下寶座,親自將他扶起,好言撫慰:“你上次背叛我是為了你的主子,為了你的妻子兒女和宗族。我曾經對大臣們說過,祖大壽一定不能死,如果以後再次投降,我也決不會殺他。事情過去就過去了,只要以後能夠盡心盡力地侍奉我就可以了。”

事件後果

祖大壽被授予漢軍正黃旗總兵的職位。塔山、杏山也相繼落入清軍之手。山海關外,僅存寧遠一座孤城。祖大壽的外甥吳三桂既是明軍事重鎮寧遠總兵,又是遼東提督,統率關外明軍。皇太極讓祖大壽寫信招降吳三桂,吳三桂回信拒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