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轉型中的和諧社會構建

三、構建和諧社會與經濟建設 六、構建和諧社會與社會建設 七、構建和諧社會與黨的建設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3月1日)
叢書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叢書
平裝: 844頁
開本: 32開
ISBN: 9787208065376
條形碼: 9787208065376
尺寸: 20.4 x 14.8 x 4.4 cm
重量: 839 g

內容簡介

認識不僅來源於實踐,而且在實踐中得到升華。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出現了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建設以及上海實現“四個率先”、建設“四個中心”也面臨著一系列新任務、新要求,我們要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必須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出現的新特點、新動態、新趨勢進行廣泛而深入的研究,系統總結人民民眾的實踐經驗,不斷在實踐的基礎上推進理論創新,用理論創新的成果指導新的實踐。這既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緊迫任務,也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必然要求。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組織編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叢書》就是在這方面的很好嘗試。這套叢書旨在以馬列主義、毛澤江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從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實、國內與國際等方面,認真研究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面臨的一系列重大課題,努力回答幹部民眾普遍關心的理論和現實問題,著力探討上海在實現“四個率先”、建築“四個中心”過程中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突出問題。雖然書中的一些研究成果還需要不斷豐富深化,但這種積極探索和研究的精神是非常可貴的,其中許多思考也一定能給同志們以啟發。

目錄

總序
共產黨執政與構建和諧社會(代序)
一、構建和諧社會的哲學思考
歷史和現實語境中的“以人為本”——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理念
怎樣尋求“和諧”
意義和諧:和諧社會的意向性
“和諧”思想的辯證內涵及其現實意義
和諧社會的雙重倫理維度
論競合理念與社會和諧
構建和諧社會關鍵是“和”
馬克思的需要理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現實意義
二、構建和諧社會的內涵、思路、途徑與意義
認識“和諧社會”應把握的四個基本觀點
試論和諧社會的和學內涵及其構建的基本思路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路與方法
“和諧”意義初探
和諧社會六個基本特徵的內涵及意義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三個維度
和諧社會是中國共產黨社會理想的升華
三、構建和諧社會與經濟建設
從構建和諧社會看經濟改革的新理念和新路徑
和諧社會:一個以利益格局均衡為基礎的制度安排
構建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 加快發展循環經濟
構建與和諧社會相適應的外貿增長方式
切實樹立微觀效率與社會巨觀效益相統一的和諧觀
探索綠色經濟之路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構建和諧社會新時期背景下的勞資關係
非公有制經濟: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經濟社會基礎
四、構建和諧社會與政治建設
和諧社會與當代中國政治觀的轉型
地方政府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關鍵所在
……
五、構建和諧社會與文化建設
六、構建和諧社會與社會建設
七、構建和諧社會與黨的建設
八、構建和諧社會與依法治國
九、構建和諧社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