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性發展

社會性發展(Social Development)是一個專門術語。在西方心理學文獻中,把social和development聯用表示兒童在社會性方面的發展是20世紀80年代才出現。主要內涵即在個體畢生發展過程中,個體在與他人關係中表現出來的觀念、情感、態度和行為等隨著年齡而發生的變化。

概念

心理學定義

心理學的社會性發展指的是人的社會性心理特徵的發展,與社會性內涵不同,並不能全面概括反映社會性發展的實質內涵。其實,除了生理和認知以外的心理特徵,許多被稱為社會性的東西並不是心理層面的因素和特徵,社會性發展更不能脫離一定的社會場域和情景。離開個體的社會關係和實踐,任何社會性都是子虛烏有,社會性發展也成為一張空頭支票。

社會學定義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社會性是人的基本屬性,社會性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視為人的社會化程度,作為個體心理發展的重要方面,它存在和發生於個體與個體。人的社會性發展包括個體通過社會學習獲得社會生活所必須具備的道德品質、價值觀念、行為規範以及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行為習慣,參與社會公共生活和實踐形成相關的社會關係和社會屬性以及積累社會經驗和社會資本,承擔社會責任和社會角色形成交往技能和自我調節能力等等。概括地說,社會性發展就是人的社會屬性系統的不斷完善和社會參與能力的逐步提高。

理論流派

精神分析理論

弗洛依德:弗洛伊德認為兒童發展的不同時期,里比多(1ibido)投放集中於身體不同的特定部位,這些部位對維持生存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快樂的來源。因此,弗洛伊德按照里比多主要投放的身體部位,把社會性發展可分為下列幾個階段:口唇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和生殖期。

埃里克森:認為弗羅伊德對作為外部和內部需要的中介並起調節作用的“自我”的理性認識過程重視不夠。他提出在個人與環境相互作用之間有心理社會機制,兒童與其環境相互作用的行為是受不同發展階段所特有的認識和性心理的能力所限制的。他將兒童行為的模式、心理社會因素和力比多投放的部位這三方面結合起來劃分社會性發展階段,他認為每一階段發展的一些特定品質,發展得好就走向積極的一端,發展得不好就走向消極的一端,每個人的發展常常處在這兩端之間,即信任對懷疑、自主對羞怯、主動創造對內疚、勤奮對自卑、一致性對角色分離。

認知發展理論

皮亞傑認為他的理論是屬於內因、外因相互作用的發展理論,個體的社會性發展是通過外部刺激和圖式的相互作用,即通過同化、順應和平衡的機制而實現的。皮亞傑認為社會性發展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

社會學習理論

社會學習理論是班杜拉創立的人格和社會性發展的學說,他通過對兒童的攻擊性行為、言行一致、抗拒誘惑、親社會行為等研究,闡明了人是怎樣在親身的社會實踐中通過觀察榜樣而獲得一定行為及發展人格和社會性。人總是通過觀察學習和自我調節的作用改變自己的行為,從而形成自己的觀念、能力、人格和社會性,觀察學習主要是依靠替代強化,替代強化不斷鞏固就能轉化為兒童內在的標準,以自己能支配的報酬來增強和維持自己的行為的過程就是自我強化;學習者通過一定的模式去觀察榜樣的示範來獲得社會行為;自我調節要求兒童在認知調控方面能有計畫地組織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指導、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