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在集群生活的昆蟲中,其集群的協調性和內部分化顯著者,稱為社會性昆蟲。白蟻類、蟻類、胡蜂類和部分花蜂類,儘管也有家族的延續,但往往還包括很多成員,最大的特徵是成員之間按照等級分化而建立分工。由於一般動物所擁有的維護個體和種族的能力是在等級之間分擔進行的,所以從整個集群來說,具有超個體的行為,並且個體成員離開集群則難以生存。此外也有這樣的見解,即為到達真正的社會性生活,由同世代的雌蟲以群居及共同築巢的集群行為(communal behavior)經過共同進行撫育幼蟲的類似社會行為(quasi social behavior)、等級制的半社會行為(semisocial behavior)而達到不同世代共存的社會行為(social behavior)的近社會性(parasocial),這與從一隻雌蟲留在巢內,擔當撫育子代的階段起,而長期發生母蜂(蟻)等級分化的世代,不間斷地撫育下代以達共存社會生活的亞社會制(subsocial)是有所區別的(C.D.Mitechener)。
行為特徵

膜翅目中螞蟻、蜜蜂等昆蟲就是真社會性昆蟲,這些昆蟲的個體間有明顯的等級分化(caste differentiation)和分工,甚至同一個體的成蟲在不同時期也有明確的分工,如在蜜蜂的蜂群中有蜂后、雄蜂、工蜂等分工專化的眾多成員。蜂后和雄蜂擔負著生兒育女、繁衍後代的重任。工蜂是蜂群的主體,它們在不同的時期要從事不同類型的勞動:羽化2~3周的工蜂負責巢房內保溫和清潔;羽化3~5周的工蜂,唾腺開始發育,能用花粉和蜜的混合物餵養較大的幼蟲;羽化6~10周的工蜂,唾腺發達,能夠提供質量較高的蜂乳,所以此期的工蜂使用蜂乳餵養較小的幼蟲,並開始出巢試飛;羽化10~12周的工蜂,唾腺逐漸退化,而蠟腺開始發育,此間它們逐漸停止了照顧幼蟲的工作;羽化12~18周的工蜂,蠟腺發達,它們把其他工蜂採回的蜜和花粉貯藏起來,並建設和擴大蜂房,此外還負責清除垃圾和屍體;羽化18~20周的工蜂,蠟腺開始退化,它們成了衛兵,整日守侯在蜂箱的門口,監查出出進進的蜂群,防禦敵害的入侵;羽化20周后的工蜂就主要在戶外採集花粉和花蜜。
生活習性

雌雄和職蜂生活在同一巢中,但在形態、生理和勞動分工方面均有區別。雌性個體較大,專營產卵生殖;雄性較雌性小,專司交配,交配後即死亡;工蜂個體較小,是生殖器發育不全的雌蜂,專司築巢、採集食料、哺育幼蟲、清理巢室和調節巢濕等。意蜂和中蜂都是社會性種類。此外還有熊蜂屬、熱帶無刺蜂屬、麥蜂屬等。 獨棲性。蜜蜂類絕大多數為獨棲性,即工蜂獨自築巢和采粉貯糧,它們沒有"等級"的分化。每一個巢室是開放的,內壁塗以蠟等防潮物質,室中儲存足夠的蜂糧。雌蜂在蜂糧上產卵,並封閉巢室。幼蟲在巢內取食蜂糧。屬於此類的大多是野生種類,例如分舌蜂科、地蜂科、隧蜂科、準蜂科、切葉蜂和條蜂科。
寄生性。雌蜂不築巢,在寄主的巢內產卵。幼齡幼蟲一般具有大的頭和上顎,用以破壞寄主的卵或幼齡幼蟲。
黃蜂
黃蜂種類
亦稱胡蜂。膜翅目(Hymenoptera)細腰亞目(Apocrita,過去稱為針尾亞目〔Aculeata〕)內除蜜蜂類及蚊類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蟲,以及廣腰亞目(Symphyta)一些不能螫刺的昆蟲︰木胡蜂(woodwasp)、雪松木胡蜂(cedarwoodwasp)及寄生樹黃蜂。世界上已知有5000多種,中國記載的有200餘種,在中國分布甚廣。膜翅目細腰亞目針尾部的1總科,蜂家族的一員。體壁堅厚,光滑少毛,靜止時前翅縱折,具強螫針的蜂類。本總科昆蟲通稱胡蜂,俗名黃蜂。全世界約有1.5萬種,已知5000種以上。中國記載200種。為捕食性蜂類。
蜂巢結構
馬蜂亞科和胡蜂亞科的胡蜂所建立的蜂巢是用紙所造成的,而非蜂蠟。這一點與蜜蜂及其他胡蜂有所不同。
螞蟻
螞蟻(拼音:mǎ yǐ ;英文:Ant,法文:fourmi)是人們常見的一類昆蟲,很容易識別。一般體小(0.5mm-3cm),顏色有黑、黃、紅、白等,體壁具有彈性,光滑或有毛。口器咀嚼式,上顎發達。觸角膝狀,4~13節,柄節很長,末端2~3節膨大。腹部第1節或1、2節呈結狀。有翅或無翅。前足的距大,梳狀,為淨角器(清理觸角用)。為多態型的社會昆蟲。據估計僅有約為11700種的螞蟻被描述了。一個更大範圍的螞蟻區系研究也有待進行。常見的有小家蟻等。螞蟻為典型的社會昆蟲,具有社會昆蟲的3大要素,即同種個體間能相互合作照顧幼體;具明確的勞動分工;在蟻群內至少二個世代重疊,且子代能在一段時間內照顧上一代。
蟻穴
螞蟻絕對是建築專家, 蟻穴內有許多分室,這些分室各有用處。其中蟻后的最大。 在沙漠中有一種螞蟻,建的窩遠看就如一座城堡, 有4.5米之高。那些窩廢棄之後,就會被一些動物拿來當自己的窩了,人類的4.5米就相當於螞蟻的4500米。 一般蟻穴中心的地方都是給蟻王住的,蟻王任務就是吃東西,交配,生孩子。蟻窩牢固、安全、舒服,道路四通八達。螞蟻窩外面還有一圈土。 還有一些儲備食物的地方,裡面通風、涼快、冬暖夏涼,食物不易壞掉。
種類和體型
螞蟻目前有21亞科283屬(主流沿用的是16亞科的分類系統和21亞科的系統相比,新的系統從猛蟻亞科中分出了若干亞科)。一般體形小,顏色有黑、褐、黃、紅等,體壁具彈性,分有翅或無翅。前足的距離大,梳狀,為淨角器(清理觸角用)。螞蟻的外部形態分頭、胸、腹三部分,有六條腿。螞蟻卵約0.5毫米長,呈不規則的橢圓形,乳白色,幼蟲蠕蟲狀半透明。工蟻體形細小,身體長約2.8毫米,全身棕黃,單個螞蟻要細看才易發現。雄、雌蟻體都比較粗大。腹部肥胖,頭、胸棕黃色,腹部前半部棕黃色,後半部棕褐色。雄蟻體長約5.5毫米。雌蟻體長約6.2毫米。室內環境常見的螞蟻有小黃家蟻等。
螞蟻是地球上最常見的昆蟲,數量最多的昆蟲種類。由於各種螞蟻都是社會性生活的群體,在古代通稱“蟻”。據現代形態科學分類,螞蟻屬於蜂類。 螞蟻能生活在任何有它們生存條件的地方,是世界上抗擊自然災害能力最強的生物。為多態型的社會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