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古代史》考證:自唐及五代十國之後,北方戰亂頻仍,中州各地之大戶及普通士民為避戰亂,紛紛攜家眷向戰亂較少的南方遷徒,經過艱難的千里跋涉,先後到達江西、福建等地聚居。因他們是外地人來此,當地人稱之為“客家”。其後數代經過了五次大的遷徒,客家人愈聚愈多,形成了獨特的“客家文化”。這些客家人帶去了中原相對先進的農業、手工業技術和商業貿易意識,極大地推動了當地的農業、水利、手工業和商貿活動的發展及文明開化程度。到了清代康乾年間,北方局勢趨於穩定,商業貿易日漸繁榮。福建所產之絲綢、糖、木材、海產及武夷山特產茶葉更成為北方各地急需之商品。以客家為代表的福建商人因時而動,或沿海入江經漢水北上至賒店,或陸路至江西沿山入水路經漢水北上至賒店,賒店遂成為福建商品向北方銷售的重要中轉站,也成為福建商人在中原的主要聚居地。福建商人為了同鄉聯誼,共謀商業發展之大計,在山陝、湖北、江西等各地會館興建的同時,亦集資興建了頗具南方建築特色的福建同鄉會館。
福建會館興建於嘉慶元年(1796年),會館位於全鎮地勢最高點南瓷器街南端,坐西向東,其格局為集茶樓、飯莊、客房、娛樂為一體的一進二群樓庭院,整體建築布局為“日”字形,寓“日日高升”之意。上下層均有檐廊、明柱,額枋、雀替雕飾簡練,古雅清秀。上層明柱圍欄相連,樓內靠兩山設木製扶梯。西樓五間為主樓,前設欞花格扇,明柱圍欄,頂部兩山風火牆高聳。樓下供媽祖、關帝牌位,以祈佑行船風順,利市生財;二樓為會館同鄉公議之所。中院過廳樓五間,前後壁有木隔扇花格亮窗,檐廊、明柱,圍欄與前後陪樓相通,樓下為宴會廳,樓上為茶園堂戲怡樂園。前後院南、北各有陪樓三間,為接待旅客的客房。前後庭院用斗方大磚鋪地,石板引路,兩邊設花壇映襯。臨街樓五間,下層中為過廳,兩邊為飯莊,樓上為餐廳。上層樓檐下懸一匾額,浮刻“福建同鄉會館”六個斗方金字;下層中間樓檐下也懸一匾額,浮刻“普海春飯莊”五個大金字,其意為“四海為友,萬家皆春”。
福建會館不但是同鄉會聚之場所,而且集茶樓、飯莊、旅館為一體,使會館與經營場所合為一體,可謂獨樹一幟。館內裝飾典雅,設備齊全,宿舍舒適,包辦宴席,洽談會商,飲茶彈唱,招待周到,為此經常顧客盈門,高朋滿座,聲譽遠揚。後雖歷經戰亂匪禍,會館受到一定破壞,復修後已不似當年豪華,但建築格局基本保存完好,其古色古香的風韻仍昭示著當年福建會館的繁華景象,不失為中州一絕。
相關詞條
-
社旗山陝會館
社旗山陝會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陽市的社旗縣,為清代山西、陝西在賒旗店的商賈集資興建,作為他們同鄉集...
介紹 建築特色 十之最 平面圖 會館地址 -
賒店古鎮
劇目大獎。文物古蹟山陝會館 南陽社旗賒店古鎮 社旗山陝會館是全國重點...於鹹豐七年為捻軍所焚,現存建築152間。 南陽社旗賒店古鎮 社旗山陝會館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陽社旗賒店古鎮 藥王殿與馬王殿位於會館主體建築...
古鎮簡介 歷史沿革 古鎮文化 文物古蹟 古鎮榮譽 -
賒店古城
銀行蔚盛長票號,萬里茶道中轉站的標誌福建會館,中原地區保存最完整、規模...古城遺蹟,弘揚商業誠信文化,社旗縣委、縣政府先後投資2億元對山陝會館進行了...、信義軒茶館、厘金局、福建會館、姜家大院、火神廟等10餘個景點和7座古民居...
古城概況 文化古城 景區榮譽 旅遊指南 -
賒店商埠文化產業示範區
文化,社旗縣委、縣政府先後投入資金2億元,升級改造了山陝會館、福建會館、火...的局面。賒店商埠文化產業區內現有山陝會館、火神廟、廣盛鏢局、厘金局、福建...的稅務衙署厘金局,中原第一家私立銀行蔚盛長票號,萬里茶道中轉站的標誌福建會館...
概況 著名景點 建設重點 管理委員會 -
山陝廟
、湖北會館、江西會館、廣東會館、福建會館等十餘個。全鎮人口13萬,鎮內有...簡介各地的能工巧匠匯聚於此,各展“絕活”,使社旗山陝會館的建築裝飾藝術...柔美之風格於一體,成為一處風標獨樹的古建築典範之作。十之最社旗山陝會館...
簡介 十之最 社旗縣 -
賒店鎮
。 福建會館福建會館興建於嘉慶元年(1796年),會館位於全鎮地勢...刻“福建同鄉會館”六個斗方金字;下層中間樓檐下也懸一匾額,浮刻“普海春...陝會館被定為歷史文物保護單位。山陝會館見證了賒店鎮昔日的繁華與興盛...
建置沿革 行政區劃 行政人口 地理環境 交通 -
賒店鎮衙
、江西會館、湖北會館、福建會館等十餘座同鄉會館,其中尤以“山陝會館”規模最為...寺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說明7000多年人類就在此生活繁衍。社旗縣城...和嘉慶時期,是社旗的鼎盛時期,流動人口達十三萬之多,21家騾馬店、48家...
-
萬里茶道[指的是路]
南起中國福建武夷山,途經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採茶及磚茶的加工,磚茶作坊成為興盛江南的手工業。起初,晉商主要採買福建武夷山的茶葉,茶市設在福建崇安的下梅鎮,運至鉛山的河口鎮,再水運經信江...
簡介 歷史沿革 茶道線路 文物遺存 協作體 -
萬里茶道
南起中國福建武夷山,途經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採茶及磚茶的加工,磚茶作坊成為興盛江南的手工業。起初,晉商主要採買福建武夷山的茶葉,茶市設在福建崇安的下梅鎮,運至鉛山的河口鎮,再水運經信江...
簡介 歷史沿革 茶道線路 文物遺存 協作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