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康復“十一五”實施方案

--全國80%的市轄區和70%的縣開展規範化的社區康復服務,使各類殘疾人得到基本康復服務。 --依託各級各類康復機構、社區和家庭,為2000萬殘疾人提供社區康復服務。 --社區居委會、村委會配備專職或兼職的社區康復員,為殘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康復服務。

一、背景
--社區康復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康復事業發展模式,是實現2015年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戰略目標的主要策略,是所有康復重點工程的落腳點,是滿足廣大殘疾人基本康復需求的主要途徑。
--"十五"期間,將殘疾人社區康復納入社區建設中,採取社會化方式向廣大殘疾人提供基本的康復服務,康復服務工作實施面在市轄區達到621個,在縣(市)達到 1086個。實踐證明,社區康復是實現殘疾人機會均等、充分參與、消除貧困、改善殘疾人狀況的基本手段。為進一步做好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依據《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制定本方案。
二、任務目標
--全國80%的市轄區和70%的縣開展規範化的社區康復服務,使各類殘疾人得到基本康復服務。
--依託各級各類康復機構、社區和家庭,為2000萬殘疾人提供社區康復服務。
三、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社會化的社區康復服務體系
(1)組織管理
--加強政府領導,完善省、市、縣(區)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將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目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列入政府及相關部門工作考核目標,制定康復保障措施,組織制定並實施社區康復計畫。
--街道、鄉鎮殘聯協調有關單位,統籌考慮殘疾人的康復需求和康復資源,因地制宜開展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
--社區居委會、村委會配備專職或兼職的社區康復員,為殘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康復服務。
(2)技術指導
--調整和充實各級社區康復技術指導組,在制定相關技術標準,推廣實用技術、培訓人員和評估康復效果等方面發揮作用。
--建立和完善省級、地(市)級殘疾人康復中心,加強規範化管理,不斷擴展康復業務,擴大服務領域,發揮技術示範和指導作用。
--整合當地康復資源,縣(區)建立康復技術指導中心和殘疾人輔助器具供應服務站,為殘疾人提供服務,並發揮普及知識、人員培訓、社區家庭指導、諮詢轉介等服務作用。
(3)社區服務
--將殘疾人社區康復納入城鄉基層衛生服務範圍,依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開展殘疾人康復工作。同時,發揮社區服務中心、星光計畫設施、福利企事業單位、學校、幼稚園、工療站、殘疾人活動場所的作用,建立適應各類殘疾人康復需求的康復站,形成社區服務網。以社區和家庭為重點,為殘疾人提供康復服務。
2.普遍建立殘疾人康復需求與服務檔案
--縣(區)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要組織有關人員開展殘疾人康復需求與服務調查,掌握殘疾人數量、分布、生活狀況、康復需求和康復服務情況等。
--鄉鎮和街道殘聯指導社區、村為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建立檔案。
--掌握殘疾人康復需求與服務現狀,及時調整康復計畫,更新統計匯總數據並按要求上報。
3.提高社區康復服務能力
--將康復醫學教育納入國家教育計畫,設定康復醫學課程,加強在職人員培訓,建立康復醫學專業技術職稱系列,形成康復技術骨幹和師資隊伍。
--各級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制定適合當地的康復人員培訓規劃、培訓制度和效果評定辦法。採取多種形式舉辦社區康復管理和技術培訓班,建立資格認證及上崗制度,形成穩定的社區康復工作隊伍。
--加大社區康復工作投入,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社區康復站(點)的服務能力。
--因地制宜開展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社區康復工作,套用適宜技術,提高訓練質量。
4.為各類殘疾人提供綜合性的康復服務
採取機構訓練服務和家庭訓練服務相結合的方式,城市以社區、農村以鄉鎮為平台,針對各類殘疾人的基本康復需求,提供康復醫療、訓練指導、心理疏導、知識普及、殘疾人親友培訓、簡易訓練器具製作、輔助器具服務、諮詢服務和轉介服務等多種康復服務。同時,大力開展健康促進活動,預防各種殘疾的發生。
四、經費
1.中央經費:主要用於全國社區康復工作的組織協調、制定標準、組織協調培訓人員、統編教材和普及讀物、示範典型推廣、檢查評估和國家下達社區康復任務地區的補貼。
2.地方經費:用於康復需求與服務調查、人員培訓、康復機構建設、組織協調以及對貧困殘疾人的康復救助和康復員補助。
五、檢查統計
1.檢查
2008年進行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中期檢查,2010年進行全面檢查驗收。
2.統計
按照中國殘疾人事業統計報表的要求,上報統計報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