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釋義
江河海洋中距水面很近的岩石。
蓋西國操舟者,不憚風濤,而畏礁石。—— 清·王韜 《瓮牖餘談·照船塔燈》
枯水季節,江中突然露出一塊黑色礁石,一片黃色淺灘,船常常在很狹窄的兩面航標之間迂迴前進,順流駛下。—— 劉白羽 《長江三日》
鮑魚也是個怪玩意兒,只有半面殼,附在礁石上。—— 楊朔 《海市》
礁石介紹
礁石可為生物礁體組成,也可為火山岩體或大陸岩體延伸於水下所組成,因其分布於海中或靠近海岸,對沿海漁業及航行都不利。礁石上面也經常長滿了海礪和貝殼,若礁石的規模很大,則稱島嶼。
生物礁介紹:
生物礁體組成的礁石是由造礁珊瑚的石灰質遺骸和其它造礁生物如石灰質藻類,對生成礁的鈣物質長期堆積而成的礁體。
礁石類型
現代海洋中的珊瑚礁,有暗礁、堡礁、環礁三種類型。
【暗礁】
低潮時部分或全部出露的石礁岩組成的寬曠平地叫焦坪,礁坪的特點是有淺凹地、淺溝、鍋穴和礁斑,這些都是由珊瑚碎屑和珊瑚砂及生物貝殼所組成。
【堡礁】
生長在離岸較遠的海上,它像城堡一樣,圍繞在陸地周圍,所以稱它為堡礁。堡礁與陸地之間隔著一個寬度幾公里至數十公里的水域,這個水域基本上被珊瑚礁圍著,所以稱它為瀉湖。瀉湖原指水較淺的海灣,被泥沙淤積口門,封閉成湖泊,但漲潮時能與海洋相通。瀉湖又稱環礁湖、珊瑚湖,環礁內的水域或堡礁與大陸間的水域。平面形態多呈環狀或馬蹄狀,有缺口與海洋相通,湖內風平浪靜,是優良的避風港。瀉湖的水深一般為幾十米,最大可達上百米,堡礁自身的寬度從幾百米到數公里不等。但它完全連續的,有的地方有缺口,使瀉湖與外海相通,瀉湖裡面有時會有暗礁,航行於瀉湖裡的船隻,要特別小心,否則會觸礁沉沒。
世界上最大的堡礁在珊瑚海的西北部,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澳大利亞東海岸外的大堡礁,它從澳大利亞東北海岸一直向南延伸,斷斷續續長達2010公里,離澳大利亞大陸的距離為16—240公里。大堡礁水下景色非常美麗,被國際組織評為世界水域七大奇觀之一。澳大利亞已把它列為國家海洋公園和海上自然保護區,每年吸引了世界許多遊客去觀光。
【環礁】
在分布形態上與堡礁相似,但它不是圍著陸地或在接近陸地的海洋里生長,一般是大洋中形成一個珊瑚島礁群的體系。發育完整的環礁,包括四周的礁環、中間的潛水瀉湖和瀉湖裡的幾個珊瑚島組成。像環形那樣分布的礁群,周邊的直徑從幾公里到幾十公里不等。如果從高空的飛機上向下看去,就像那拋向碧海上的一束花環,又像撒向海面上的一串白玉珍珠項鍊,絢麗多彩。漲潮時礁石淹沒在水下,透過清澈的海水,人們能見到隱伏在水下的珊瑚礁輪廓。由於礁石生長處水淺,海浪傳布到這裡會產生破碎的浪花。從高空看去,形成銀白色的圓環。
艾青詩作品
原文
礁石
艾青
一個浪,一個浪
無休止地撲過來
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
被打成碎沫、散開……
它的臉上和身上
象刀砍過的一樣
但它依然站在那裡
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1954.7.25
(選自《艾青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
賞析
這是《礁石》中的一行詩。艾青在為別人題詞的時候,常常引用這行詩。比如1985年,艾青到秦皇島訪問,他在為青年們的題詞中就有這一行詩。
而《礁石》這首詩寫於1954年,距1985年已經三十一個年頭了。經過了漫長的時日,而在這漫長的時日中,詩人還經歷過二十年的磨難。其生命差不多是在死亡線上掙扎。在好不容易復出之後,詩人仍然牢記著這行詩:“含著微笑,看著海洋……”可見這行詩在詩人心中的份量。這行詩差不多已成為詩人的座右銘,詩人還希望成為青年人以及其他人的座右銘。
這行詩的含意確實深刻而豐富,說它是詩人一生經驗的總結,也並不過分。對於人生,對於社會,對於歷史,應該採取怎樣的態度?詩人以“含著微笑,看著海洋”八個字來概括了。
這微笑,在艱難困苦面前是一種自信,在殘酷的敵人面前是一種強者的藐視,在歡樂與勝利的時刻是一種舒暢。總之,不管是在歷史的風雲中,還是在個人的蹉跎的征途上,都應該採取一種積極的態度,勇敢地迎接生活,也勇敢地迎接各種挑戰。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從這行詩,我們可以看到詩人在各個歷史時期的風姿。也可以說,是我們了解詩人、認識詩人以及詩人的詩的一把鑰匙。理解了這行詩的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就可以理解詩人一生對於生活的態度,以及詩人創作中的基本旋律了。
這行詩看來得之輕而易舉,實則它是詩人生命的結晶,越了解詩人,就越會感到這行詩的鋼鐵般的沉甸甸的份量。
《礁石》這首詩是寫礁石,著重在寫礁石的堅強、堅韌不拔的精神。可以說,這是詩人的自我寫照。從少年時代起,詩人就顯示出一種倔強的品格。他不屈服於父親的壓力,毅然和地主的家庭以及這個家庭的根深蒂固的舊觀念決裂。而後他在敵人的監獄中,這種倔強又經過了淬火,變成頑強、甚至英勇了。再以後的二十多年磨難,使這種頑強變得更加沉勇了。當然,這種堅強不只是一種個人品格,它是以對於生活的堅定信念,對於正義的無比堅貞為基本構成要素的。
不僅如此,這首詩還具有著廣泛的意義。礁石的形象,是社會生活中的一種形象,它所表現出來的鮮明的精神境界,是社會生活中呈現出的一種精神境界。這種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人生中最美的境界之一,不僅是詩人所傾心的,也是社會上正直善良的人們所傾心的。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詩人對於美的一種理解,一種崇尚。在社會生活中什麼是美的?在詩人看來,礁石就是美的,儘管“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的一樣”,傷痕累累。也可以說,在詩人一生的創作生涯中,在詩人對於詩美的頑強而執著的追求中,礁石所呈現出的美,是詩人追求詩美的重要內容。看了《礁石》一詩,很自然地會使我想到《他死在第二次》、《吹號者》等,塑造戰士光輝形象的詩篇。礁石的形象,也在這眾多的動人形象間占有一個重要位置……
對於這種詩美的理解和追求,詩人是持續不斷的,幾十年來,可以說這種詩美在詩人的創作中,構成了一道綿延不斷的高聳的山嶺,從三十年代,一直連續至今。
這首詩只有八行,寫得是明白無誤的。浪,不斷地撲向礁石的浪,代表著艱難,代表著惡勢力。而礁石,則是堅強的正義的化身。
然而,有人在評價這首詩的時候,卻莫名其妙地得出這樣的結論:說礁石是自傲的載體,要“與大大小小的航船為敵”。這真有點讓人費解,甚至讓人啼笑皆非了。
作者簡介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蔣海澄,曾用筆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華人。中國現代詩人。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發表於1933年,這首詩奠定了他詩歌的基本藝術特徵和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作品被譯成幾十種文字,著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陽》、《黎明的通知》《湛江,夾竹桃》等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