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bias),是人們傾向於尋找支持自己理論或假設的證據,選擇性的注意、收集信息,同時按照支持自己想法的角度解讀獲取的信息,從而產生的認知偏誤。
確認偏誤是個人無論合乎事實與否,偏好支持自己的成見、猜想的傾向。由此,人們在腦中選擇性地回憶、蒐集有利細節,忽略矛盾的資訊,並加以片面詮釋。這種偏見尤其顯見於感情問題和傳統觀念。例如,當談及槍枝管制問題時,人們常偏好支持自己原立場的觀點,也傾向將模稜兩可的事實做有利於自己的解釋。
偏見的搜尋、理解和回憶,常被用來說明態度極化(即使爭論雙方都依附於相同的根據,爭執仍變得極端)、信念固著(在反證出現後依然堅信原有看法)、非理性首因效應(即強烈的“先入為主”效應)及錯覺相關(對二件偶然事件做無根據的連結的傾向)等現象。
表現
收集信息的偏誤
在自己有想法的情況下,尋找論據支持的方式就是帶有偏誤的,比如提問的方式、搜尋的關鍵字等,這會導致接觸的事實不全面,很容易讓自己沉浸在自己構造的一個支持自己的世界裡。
理解信息的偏誤
即便是給定了客觀的信息,對同樣信息的解讀也會有偏誤性,就像疑鄰盜斧,懷疑的時候越看越覺得人家是小偷,找到斧頭再看人家越看越清白。
記憶信息的偏誤
記憶力會攪局,選擇性記憶支持自己的證據,比如表白之前想確定對方是不是喜歡自己,然後回憶起來的全是對方對自己的好,得出結論是喜歡。
例證
舉例來說,關於圖1中間的字元是B還是13,可以很容易理解,如果擋住12和14,你會覺得它是B,如果擋住A和C,則會覺得是13。因為其它兩個字元會產生暗示,讓人覺得這是一串數字或者字母,因此會按照自己的判斷去理解字元。確認偏誤就是這樣產生的。
在讀一長段星座分析的時候,如果一個人信星座,那么他/她只會留意那些符合自己的診斷,而忽略掉不吻合的信息。相反,當一個人不信這些,那么他眼裡只有胡說八道的部分。因此,他們會想“哇喔,果然很準呢!”或者“什麼破玩意兒,沒一句準的”,這就是確認偏誤。
根據確認偏誤的理論,“心誠則靈”是有道理的,信不信一切由你。
套用
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傑出的政治家班傑明·富蘭克林就曾經巧妙地運用這一點。當他還是費城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時,他希望得到某個重要人物的垂青,於是經常設法請那個人幫他一些小忙,比如向他借一本書。自此以後,那個大人物果然更加欣賞和信任富蘭克林了。
在投資領域,避免不一致性的情形同樣屢見不鮮。比如,當判斷市場會上漲時,如出現了負面訊息,很多人所做的不是立刻反思,而是選擇性地對某些證據視而不見;抑或當你買入一隻股票或基金時,看到同樣看好該股票或基金的文章時就會格外興奮,哪怕寫文章的人是一個你平素不太喜歡的作者。堅持己見當然不是理性的做法,而且也可能導致糟糕的後果。為避免這些後果,人們不得不在很多場合採取特別措施,比如現代決策者通常要求各種團體在作出決定之前考慮反方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