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思考的藝術

清醒思考的藝術

清醒思考的藝術是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羅爾夫·多貝里。《清醒思考的藝術:你最好讓別人去犯的52種思維錯誤》在德國暢銷40萬冊(相當於中國650萬冊),率先擊敗《賈伯斯傳》登暢銷榜首。本書作者羅爾夫多貝里講到自己曾與一名美國友人分享發現--小機率事件往往具有顛復全局的破壞力。他引用生活趣事、名人軼事、歷史故事、愛情關係、人際關係、投資之道、心理實驗等論述,生動形象而又具體雄辯地指出思維之錯的錯在哪裡,並且還給出了糾正的辦法。

​編輯推薦

清醒思考的藝術清醒思考的藝術

最嚴謹、最哲學的德國人,都在用《清醒思考的藝術:你最好讓別人去犯的52種思維錯誤》來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清醒思考的藝術:你最好讓別人去犯的52種思維錯誤》在德國暢銷40萬冊(相當於中國650萬冊),率先擊敗《賈伯斯傳》登暢銷榜首。

好人or壞人?左or右?屌絲or高富帥?公知or五毛?我們所看到的,到底是真相,是別人希望我們看到的,或者是我們自己選擇相信的?在吵鬧的世界裡,人們都在竭力廣播自己,我們努力做到客觀、中立。但我們能嗎?

思考不可能客觀中立,我們在觀察思考的時候,必然是戴著"有色眼鏡"的,只是我們自己常常沒感覺到,我們的思考已經被污染!

熟讀52種思維錯誤,即使不拿來"傷人",至少也可以提升自己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羅爾夫多貝里講到自己曾與一名美國友人分享發現--小機率事件往往具有顛復全局的破壞力。這個美國人後來據此寫了一本書成為大暢銷書,這本書就是《黑天鵝》,那個美國人叫納西姆塔勒布。於是,多貝里決定自己寫一本書,這就是在德國率先超越《賈伯斯傳》登上暢銷書排行榜榜首的《清醒思考的藝術》。

人是生而自由的,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用這句話來描述人類為思維錯誤所累的情形,也十分恰當精到。思維錯誤、認知陷阱就像是伴生於人類,細追究起來無處不在,不經意之時又無跡可尋。難道人們注定就要戴著無形的“有色眼鏡”看世界嗎?不,人們可以思考自己的思考,拒絕思考被污染。

本書作者博覽群書,以顯微鏡般的觀察發現人們常犯的思維錯誤,並一一列出。當明白了錯誤的思維是如何發生後,人們就有可能遠離思維陷阱。如果說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的差距在於思維方式,那么,熟知了思考方式的隱形陷阱,人們就會犯錯更少,從而離成功更近。

《清醒思考的藝術》作者既有銳利的觀察,又有出色的講故事能力。他引用生活趣事、名人軼事、歷史故事、愛情關係、人際關係、投資之道、心理實驗等論述,生動形象而又具體雄辯地指出思維之錯的錯在哪裡,並且還給出了糾正的辦法。人性的弱點在本書中完全呈現,是在自己的反思中進步,還是抓住別人的弱點進攻,全在於讀者自己的理解和決定。

作者簡介

羅爾夫·多貝里,1966年生於瑞士,在聖加侖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益得書摘(getAbstract)的創始人之一。

目錄

倖存偏誤

為什麼你該去逛逛墓地

游泳選手身材錯覺

哈佛是好大學還是爛大學?我們不清楚

過度自信效應

你為什麼會系統性地高估自己的學識和能力

從眾心理

就算有數百萬人聲稱某件蠢事是對的,這件蠢事也不會因此成為聰明之舉

糾纏於沉沒成本

你為什麼應該忽視過去

互惠偏誤

你為什麼不該讓別人請你喝飲料

確認偏誤之一

遇到“特殊情況”這個詞,你要格外小心

確認偏誤之二

幹掉你的寵兒

權威偏誤

你為什麼該藐視權威

對比效應

你為什麼最好別找模特兒等級的朋友一起出門

現成偏誤

你為什麼寧可用一張錯誤的地圖,也不願沒有地圖

“在好轉之前會先惡化”的陷阱

如果有人建議你選擇一條“先經歷痛苦的道路”,你應該敲響警鐘

故事偏誤

為什麼就連真實的故事也是騙局

事後諸葛亮偏誤

你為什麼應該寫日記

司機的知識

你為什麼不可以把新聞播音員說的話當真

控制錯覺

你實際控制的少於你以為的

激勵過敏傾向

你為什麼不該按實際開銷付錢給你的律師

回歸均值

醫生、顧問、教練及心理治療師的作用令人懷疑

公地悲劇

為什麼理性的人不去訴諸理性

結果偏誤

切勿以結果判斷決定

選擇的悖論

為什麼更多反而是更少

討喜偏誤

你行為不理性,是因為你想討別人喜歡

稟賦效應

請不要死抱著某種東西不放

奇蹟

不可能事件的必然性

團體迷思

共識為什麼有可能是危險的

忽視機率偏誤

累計獎金為什麼會越來越多

零風險偏誤

你為什麼會為零風險支付過多

稀少性謬誤?

為什麼餅乾越少越好吃

忽視基本機率?

當你在懷俄明州聽到馬蹄聲、見到黑白條紋時

賭徒謬誤?

為什麼沒有一種平衡命運的力量

錨定效應?

數字輪盤如何搞得我們暈頭轉向

歸納法?

如何把別人的錢弄進自己的口袋

規避損失?

為什麼兇惡的面孔比友善的面孔更容易引起我們注意

社會性懈怠?

團隊為什麼會使人懶惰

指數增長?

一張對摺的紙為什麼會超出我們的想像

贏家的詛咒?

你願意為100歐元支付多少錢?

基本特徵謬誤?

千萬別問一位作家他的小說是不是自傳

錯誤的因果關係?

你為什麼不該相信仙鶴送子

光環效應?

長相好的人為什麼容易事業有成

替代途徑?

恭喜你贏了俄羅斯輪盤賭

預測的錯覺?

水晶球如何歪曲了你的目光

關聯謬誤?

有說服力的故事為什麼會誤導人

框架效應?

言為心聲

行動偏誤?

為什麼不行動光等待是種痛苦

不作為偏誤?

為什麼你不是答案就是問題

自利偏誤?

你為什麼從不自責

享樂適應症?

你為什麼應該縮短上班路程

自我選擇偏誤?

請不要驚訝有你存在

聯想偏誤?

為什麼經驗有時讓人變蠢

新手的運氣?

假如開始時一切順利,請務必多加小心

認知失調?

你如何撒點小謊,讓自己感覺好一些

雙曲貼現?

及時行樂——但請只限於星期天

閱讀總結

倖存偏誤

人經常會系統性地高估了成功機率,現實中,成功的幾率是非常低的。

選擇標準與結果

很多時候我們會羨慕模特的身材,我們認為他們的身材是訓練的結果,其實並不然。因為他們具有模特的身體素質,才會被選擇,然後加以訓練,最終呈現出我們所看到的結果。我們很容易將選擇標準與結果搞混淆。

選擇的悖論

選擇範圍太大會導致作出更差的決定。雖說選擇多是進步的標尺,但這也有個“度”,過多的選擇會降低效率及生活質量。

錯誤的因果關係

因為城市火災事故逐年遞減,所以可以漸漸減少消防員。但相反的邏輯是不成立的。如果認為是因為消防員數量過多的原因而導致城市火災事故率上升,那么用減少消防員的方法來讓火災事故降低,則是錯誤的因果關係。

零風險偏誤

零風險只是想像中的,沒有任何事物是零風險。無論積蓄、健康、婚姻、友誼等等。即使你賣掉股票,將錢存進銀行,銀行有可能會破產,通貨膨脹可能會蠶食掉你的錢,或者一次貨幣改革也可能會毀掉你的財產。所以,任何事情都不會是零風險。

聯想偏誤

馬克·吐溫:“我們應該注意,一個經歷里隱藏著多少智慧,我們就只吸取多少——不要多;好讓我們不像坐過熱灶台的貓一樣。被燙過的貓永遠不會再坐到熱灶台上去——這是對的;但它也永遠不會再坐到冷灶台上去了。” 知識雖然是由此形成的,

但錯誤的知識也是這么形成的。這就是有的時候,經驗會讓人變蠢的原因。

確認偏誤

有時候我們會故意過濾掉與我們觀點相矛盾的信息,或者將它們作為“特殊情況、不可預見的困難”故意迴避。但現實中,事實不因為被忽視而消失。

從眾心理

就算有5000萬人聲稱某件蠢事是對的,這件蠢事也不會因此成為聰明之舉。“如果說一個想法被很多人認同,那么這個想法就是更加正確的”——這個觀點是錯誤的。詳見《烏合之眾》。

團體迷思

共識有的時候並不是好的,很有可能是愚蠢的,但在我們不確定的觀點上面,我們總認為大多數人認為正確的觀點就一定正確,自己將不再堅持自己的觀點,這是群體心理的思維錯誤。詳見《烏合之眾》。

社會性懈怠

社會性懈怠是一種我們讓自己虧欠所有人的欺騙形式。假如使出一半力就行,又不會引起注意,為什麼要使出全力呢?團隊討論會導致作出比人們獨自作決定時更冒險的決定。因為大家都會想:“一旦出事,不是我一個人承擔責任。” 人們稱這一效應為風險分攤。測試表明:兩個人一起拉一根繩子,平均每人只投入其力量的93%,3個人一起拉,每人只投入85%,8個人一起拉時就只剩下49%了。

沉沒成本

很多事情我們已經意識到在進行下去是沒有意義的,但因為我們已經投入的很多,所以我們不想輕易放手。導致投入越多,就越無法放手,最終導致增加了更多的成本。

權威偏誤

人們總是過分信任權威,面對權威的意見我們往往會比其他意見粗心的多,或者乾脆不假思索的相信,哪怕是在理性或道德上毫無意義的地方。其實,權威也會出錯,出錯是人類的通病。

現成偏誤

現實中的事情不會因為我們更容易想到而更頻繁的出現。比如我們高估了飛機墜毀、汽車事故、謀殺而遇難的風險。我們低估了因為糖尿病或胃癌這樣不太能引起轟動的方式死亡的風險。炸彈襲擊要比我們認為的少得多,抑鬱症則要常見得多。因為我們的大腦更容易接受壯觀、華麗或大聲的東西。我們的大腦是劇本式思維的,而不是量化思維的。

故事偏誤

故事偏誤是指:用故事扭曲和簡化現實,它們排斥不合適編進故事的一切。講述一則故事的廣告,比理性地羅列產品優點的廣告效果更好。事實上,產品的故事只是附帶物,可我們的大腦不是這樣運轉的,它要聽故事。下列故事你更容易記起哪個?一:“國王死了,然後王后也死了。”二:“國王死了,隨後王后傷心死去。”你會更容易記住第二則故事。因為第二則故事有著情感情感聯繫的。故事一是事實報導,而故事二更有“意義”。

控制錯覺

很多人認為自己能夠控制或影響某種客觀上無法控制或影響的事物。其實一件事情的結果是由很多因素導致的,但我們以為那個結果是我們控制後才出現的。其實,我們實際上能控制的要少於你以為你控制的。

賭徒謬誤

現實中不存在絕對平衡的力量、幾率。比如拋100次硬幣,不可能絕對50次正面朝上,另外50次背面朝上。或者說,一位乘客每次坐飛機都會在他的手提行李箱裡裝進一顆炸彈。“飛機里有炸彈的機率極小”,他說,“有兩顆炸彈的機率幾乎是零。所以只要我帶了一顆炸彈,其他人就不可能也帶有炸彈了。”這就是賭徒謬誤。

錨定效應

越無法確定的人或物,受到錨定效應影響就越大。錨定效應是指:人們會拿原來的人、事作為現在的人、事來做參考。比如一位老師知道了一位學生過去的論文成績,那么就會影響到這位老師給這位同學的新論文的成績。或者面試官知道了前來面試人員在之前公司的薪水後,就會影響面試者這次的薪水。

自利偏誤

為什麼我們會將成功歸功於自己,而將失敗歸於他人呢?原因有很多。最簡單的原因可能是:這樣我們會感覺好一些。

享樂適應症

我們工作、升遷,給自己買更多更想要的東西,但我們不會變得更幸福。 中1000萬歐元的彩票的幸福感平均3個月後就煙消雲散了。事業升職的人在平均3個月後的幸福感又與原來一樣。人生的幸福取決於人的自身,詳見《人生的智慧》。

新手的運氣

有的時候在你剛開始接觸到一件事的時候,你也許會辦的非常好,你要知道,這有可能是你的運氣。當機率“正常化”的時候,將回歸均值。就好比賭徒在賭博的前幾輪如果就輸掉了,他也許會退出遊戲;而贏錢的人,也許會繼續玩下去,也許在下一局他就會輸掉原來贏的財產。

在群體裡容易按照他人的想法生活,在孤獨中容易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但值得記住的只是那些在群體中保持獨立的人。

——愛默生

弗洛伊德認為情感(它)是受我和超我控制的。但這很少成功。雖有諸般強制,雖有諸般紀律,相信我們能夠通過思考完完全全控制我們的情感,這是幻想——就像試圖用意念控制頭髮的生長一樣。

我們的大腦是為複製設計的,而不是為發現真理設計的。換句話說,我們首先需要通過思考來說服別人。誰說服了別人,誰就確保了權力,從而確保了能夠接觸更多資源。

大多數思維錯誤是有相互聯繫的。你不該感到意外,因為大腦里的一切都是網狀分布的。神經元的投射是從一個腦區傳往另一個腦區的。沒有一個腦區是獨立存在的。

清醒思考是奢侈的。因此,如果可能的損害較小——你無須絞盡腦汁,要允許發生錯誤,這樣你會生活得更輕鬆。只要我們能夠有一定把握應付生活,只要我們在關鍵時刻小心留神,我們的決定是否完美,其實並不需要太在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