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簪[越劇劇目]

碧玉簪[越劇劇目]

該劇講述明朝吏部尚書李廷甫將女兒秀英許配翰林王裕之子玉林。秀英的表兄顧文友因求婚不成,便買通孫媒婆向秀英借得玉簪一支,連同偽造的情書,在秀英成婚之日,暗置於新房之中,玉林果然中計,疑秀英不貞,備加冷落和凌辱。廷甫聞女被虐,趕往王府責問,玉林方出示情書、玉簪,遂使真相大白。然秀英已被折磨成疾。玉林悔恨不已,上京赴考中魁,請來鳳冠霞帔向秀英認錯賠禮。該劇共十五場次喜訊、暗害、花燭之夜、詢婢、二洞房、邀宴、歸寧、詰子、三蓋衣、送果、評理、夜歸、對書明冤、中魁、送鳳冠

劇目簡介

吏部尚書李廷甫賞識王玉林文才出眾,將愛女秀英許配給他為妻,新婚之夜,王玉林拾得情書一封,內附碧玉簪,懷疑秀英有苟且之事,憤然離開洞房,從此冷落秀英。秀英為求夫妻和睦,忍受委屈,仍然對丈夫體貼溫存,關懷備至。而玉林百般凌辱,秀英因不知原委,痛楚萬分。

及至李廷甫趕到王家評理,查清系受人誣陷,玉林悔恨不已。

王玉林趕考得中狀元,請來鳳冠霞帔向秀英賠禮,秀英想起前情,滿腹怨情,不願接受鳳冠,並對王玉林數落責備,盡情傾訴。在王玉林誠懇認錯和婆婆等勸慰下,李秀英盡釋前嫌,夫妻重歸於好。

該劇場次

共十五場次

第一場 喜訊

第二場 暗害

第三場 花燭之夜

碧玉簪[越劇劇目] 碧玉簪[越劇劇目]

第四場 詢婢

第五場 二洞房

第六場 邀宴

第七場 歸寧

第八場 詰子

第九場 三蓋衣

第十場 送果

第十一場 評理

第十二場 夜歸

第十三場 對書明冤

第十四場 中魁

第十五場 送鳳冠

演出歷史

該劇目講述明朝吏部尚書李廷甫將女兒秀英許配翰林王裕之子玉林。秀英的表兄顧文友因求婚不成,便買通孫媒婆向秀英借得玉簪一支,連同偽造的情書,在秀英成婚之日,暗置於新房之中,玉林果然中計,疑秀英不貞,備加冷落和凌辱。廷甫聞女被虐,趕往王府責問,玉林方出示情書、玉簪,遂使真相大白。然秀英已被折磨成疾。玉林悔恨不已,上京赴考中魁,請來鳳冠霞帔向秀英認錯賠禮。

碧玉簪[越劇劇目] 碧玉簪[越劇劇目]

1918年(民國7年),男班藝人馬潮水根據《李秀英寶卷》和《碧玉簪全傳》等書的故事,再參照東陽班(婺劇)《碧玉簪》的情節編成全劇,於同年7月20日,首演於上海華興戲園,後成為各越劇團演出的藍本。

1954年,華東戲曲研究院編審室根據越劇舊本及振奮越劇團演出本整理,弘英執筆,屠杏花、竺素娥任藝術顧問,黃沙藝術整理,項管森、曉舟音樂整理,蘇石風舞美設計。華東越劇實驗劇團於是年7月9日,首演於大眾劇院。金採風飾李秀英、丁賽君飾王玉林、任棣華飾李廷甫、余彩琴飾李夫人、沈紅笑飾陸氏。

上海越劇院攜該劇於1960年赴香港演出,1961年訪問朝鮮演出。

1962年,該劇由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和香港大鵬影業公司,攝製成戲曲藝術片,由吳永剛導演,金採風飾李秀英、陳少春飾王玉林、周寶奎飾陸氏、錢妙花飾李廷甫、姚水娟飾李夫人,魏鳳娟飾顧文友,鄭忠梅飾王裕,張慧娟飾春香,鄭采君飾媒婆,朱玉崑飾李興,丁孝梅飾王甫,沈正心飾翠環。

碧玉簪[越劇劇目] 碧玉簪[越劇劇目]

該劇為上海越劇院保留劇目,金採風代表作之一。其藝術樣式為悲喜劇,既悲得催人淚下,又喜得令人捧腹。《三蓋衣》、《歸寧》、《送鳳冠》3場戲唱、做俱佳,常作為單折演出和教學之用。該劇暴露了封建的倫理道德對婦女精神上的束縛與摧殘,另一種意見認為這齣戲是宣揚封建道德的壞戲;再有一種認為該劇是精華與糟粕混雜在一起的最典型的劇目之一。它既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封建統治階段的罪惡,又同時宣揚與維護了封建道德。該劇劇本1960年由香港萬里書店編入《越劇精華》第二集,1962年由上海文藝出版社編入《越劇叢刊》第二集。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該劇的單行本。該劇主要唱段分別由中國唱片社和音像出版單位製成唱片和音帶發行(包括小白玉梅、邢月芳、張雲霞、王杏花、施彩花等演唱的《送鳳冠》、《三蓋衣》、《勸女》的唱片在內)。解放前,該劇被灌制的唱片還有大中華、麗歌等唱片公司出版的由徐玉蘭、傅全香、姚水娟、王文娟等演唱的《送鳳冠》等唱段。20世紀80年代,香港藝聲公司出版了小白玉梅、邢月芳演唱的《送鳳冠》密紋唱片。香港瑪麗莎公司出版了金採風、陳少春演唱的《碧玉簪》密紋唱片。改編後的《碧玉簪》雖然被譏笑為又是“中狀元”、“大團圓”的“老套”,但它卻成了越劇的重要保留劇目,常演不衰。

藝術成就

越劇電影《碧玉簪》VCD封面 越劇電影《碧玉簪》VCD封面

該劇劇本1960年,被香港萬里書店編入《越劇精華》第二集,1962年被上海文藝出版社編入《越劇叢刊》第二集。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該劇的單行本。

該劇主要唱段,分別由中國唱片社和音像出版單位,製成唱片和音帶發行(包括小白玉梅、邢月芳、張雲霞、王杏花、施彩花等演唱的《送鳳冠》、《三蓋衣》、《勸女》的唱片在內)。

建國前,該劇被灌制的唱片還有大中華、麗歌等唱片公司出版的,由徐玉蘭、傅全香、姚水娟、王文娟等演唱的《送鳳冠》等唱段。

創作原型

越劇《碧玉簪》劇照 越劇《碧玉簪》劇照
碧玉簪[越劇劇目] 碧玉簪[越劇劇目]

《碧玉簪》是家喻戶曉、人人喜愛的一部優秀作品,很多越劇團都將它作為保留劇目,還曾拍成電影藝術片。但是,不管是出版本還是改拍成彩色電影,都只署整理改編者的名字,沒有署劇本的首創人員姓名。那么原創人是誰呢?他們就是越劇創始人之一的馬潮水和張雲標。1918年,馬潮水與名伶王永春、衛梅朵、張雲標等進上海,他感到在十里洋場的大上海,劇目不更新,不適應市民的口味是不行的。為此,他買回《李秀英寶卷》,一口氣看完,覺得不錯,並聯想到曾在家鄉看東陽婺劇《三家絕》的演出,認為《李秀英寶卷》可以改編成一齣好戲。為了作好充分的準備,他又去書店買來《碧玉簪》全傳,與師弟張雲標共同商議,著手改編。經過他倆演出之餘的精心整理、改編,《碧玉簪》終於誕生了,並於1918年7月20日在上海華興戲院正式演出。《碧玉簪》演出後,轟動了浦江兩岸,獲得極大成功。這不僅僅是演出精彩,幾位主要演員扮演角色逼真感人,更主要的是劇本改編得好。第一:改東陽婺劇班的大悲劇《三家絕》為大喜劇。原來的情節是李秀英新婚之夜受不白之冤,又遭夫婿冷落,受屈受辱,不白之冤難伸,其父李廷甫不問清紅皂白,一腳將她踢死。顧文友則私造情書,陷害他人,送官問斬。玉林則在真相大白後,悔恨交加當場碰死。李、王、顧三家均系單丁,三人既死,絕了三家後,故名《三家絕》。馬潮水、張雲標的首功,在於將三人亡故的大悲劇編改為真相大白後,王玉林奉命上京赴試高中,夫妻大團圓喜劇結尾。這就是婦孺皆知的“送鳳冠”一出。玉林跪倒在秀英面前,這是作者驚人之筆。在封建社會裡,夫為妻綱,讓堂堂男兒跪倒在妻子面前,本就是件驚天動地之事,何況王玉林是欽點狀元、天子門生,如今頭戴官帽插宮花,身穿官袍,腳穿朝靴,跪在髮妻跟前求情,陪罪認錯,是絕無僅有的奇事。這一跪跪得好,大大反了封建傳統禮教。第二,有它特有的藝術效果。和睦相愛、合家團圓歷來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作者把悲劇改為喜劇,以大團圓結束,是符合人民心愿的,因此大受上海廣大觀眾的歡迎。第三,富有時代精神。《碧玉簪》創演於1918年,正是“五四”運動前夕,劇目內容與當時社會婦女爭取解放、男女平等、求自由自主的新文化運動潮流及其時代脈搏相吻合。順時代潮流而創,合時代精神而演的《碧玉簪》是當時上海戲曲舞台上出現的少有的好戲,越劇走在戲曲界之前列,因而受到各個階層的肯定和歡迎。正是由於《碧玉簪》在上海一炮打響,使初進滬地不到兩年時間的越劇,鞏固了演出地盤,牢牢地占領了上海戲曲舞台。《碧玉簪》的誕生與演出,是越劇史上一次質的大飛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