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截止2008年底,碑廳村有農戶527戶,有鄉村人口2087人,其中農業人口2046人,勞動力105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50人。
全村國土面積29.1
自然資源
碑廳村有耕地總面積2654畝(其中:田1743畝,地911畝),人均耕地1.3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蠶豆、小麥、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3157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49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5
1,主要種植板栗、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550畝,荒山荒地3836畝,其他面積5050畝。有豐富的礦產和林下等資源。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碑廳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話四通。全村有372戶通自來水,有155戶飲用井水,有152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29%)。有521戶通電,不通有線
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8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0%和9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7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113戶(分別占總數的34%和22%)。碑廳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面,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4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機車121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13畝,有效灌溉率為1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313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4畝。
農村經濟
碑廳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7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32.5萬元,占總收入的44%;畜牧業收入155.5 萬元,占總收入的2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226頭,肉牛157頭),林業收入4
9.8萬元,占總收入的9%;第二、三產業收入91.8萬元,占總收入的17%.其中工資性收入26.5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66元,農民收入以烤菸、野生菌、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4.6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50人(占勞動力的14%),在省內務工126人,到省外務工24人。特色產業
碑廳村的主要產業為烤菸、畜牧業,銷往全國各地。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72.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4%。碑廳村加大發展烤菸、養殖業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及養殖業產業。人口衛生
截止2008年底,碑廳村有農戶527戶,共鄉村人口2087人,其中男性1066人,女性1021人。其中農業人口2046人,勞動力1050 人。碑廳村以彝族為主(是彝漢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625人,漢族460人,藏、傣族各一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16人,參合率96%。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9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村距離鄉(鎮)衛生院14公里。村內建有公廁1個。
文化教育
截止2008年底,碑廳村建有國小4所,校舍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擁有教師12人,在校學生212人,距離鄉中學14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91人,其中小學生212人,中學生79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村務公開
到2008年底,碑廳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2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654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有固定資產12.31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集體經濟收支,一事一議籌資籌勞。
基層組織
到2008年底,碑廳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10個黨小組,共有黨員89人,少數民族黨員76人,其中男黨員69人、女黨員20人。
村委會由支書(兼主任)、副主任,文書等組成,下轄14個村民小組。
碑廳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1個,共有團員48人。
人文地理
碑廳村村委會有悠久的彝族傳統文化,左腳舞文化
淵源流長。彝弦,刺繡等手工藝品製作精美。新農村建設
2008年,按照雲南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了下碑廳民族示範村項目,總投資50萬元。使下碑廳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極大的改善。通過一事一議和各級政府惠農政策,村間道路硬化率不斷提高。
發展重點
碑廳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農業基礎設施薄弱;
2、經濟發展項目不成規模;
3、水源無法保證;
4、有五個自然村的人畜飲水急需改善。
碑廳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2、改善交通條件;
3、發展核桃,蓄牧業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