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
寶石形成於幾種不同的地質環境中。大部分金剛石都是在金伯利岩“管”中開採得到。人們通常用鑽孔和爆破等硬岩開採法來開採金伯利岩,然後把岩石粉碎,對其中的金剛石盡心提取、分揀和和分級。
金剛石還會出現在鉀鎂煌斑岩管中。第一次從鉀鎂煌斑岩中商業提取金剛石是在西澳大利亞阿嘉樂礦山進行的。1979年,人們在阿嘉樂附近的沖積礦床中發現了金剛石,同時發現了鉀鎂煌斑岩管,並於1985年開始開採。阿嘉樂是個露天礦場,金剛石產量比其他礦場都要多,但現在已基本枯竭。大部分金剛石需要從硬岩中開採,其中的寶石含量在5%左右,世界上90%-95%的天然粉鑽產於阿嘉樂,投標售價每克拉高達10萬美元。
品種
在原岩中也已經充分富集很多其他類型的寶石,可以進行商業開採。這些寶石包括各種石英、電氣石、托帕石、以及某些藍寶石和紅寶石、綠松石、青金石、金綠石。這些寶石的開採一般不值得採用大規模機械化方法。即使是富含寶石和其他貴重礦物的偉晶岩礦床,也幾乎不適合採用高度機械化的提取作業。大部分工作是人工開採。因為寶石對震動非常敏感,所以對於大多數寶石來說,應該避免採用鑽孔和爆破。此外,許多寶石礦脈存在於退化的岩石礦中,這些礦脈也常常隨礦石岩退化。這些地方更合適採用鴨嘴鋤和鐵鏟進行開採更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