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範式

總量經濟學和傳統的個體經濟學進行了新古典綜合的保羅·薩繆爾森(1998年)認為:總量經濟學與個體經濟學“這兩個領域一度界限分明,但是近年來,這兩個子學科已逐漸融合起來,因為經濟學家們已經運用個體經濟學的工具來分析諸如失業和通貨膨脹這類屬於總量經濟學領域的問題”。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研究範式的演變與啟示
1936 年凱恩斯《通論》的發表使西方經濟學由一分為二:個體經濟學和總量經濟學,並且傳統總量經濟學的研究範式造成了總量經濟學與個體經濟學的隔離。七十年代,已開發國家“滯脹”問題的出現使經濟學家們更多地注意到了總量經濟學的微觀基礎。八十年代以來,新古典總量經濟學家們成功地在拉姆齊模型這一動態一般均衡模型內由技術衝擊生成了較完美的經濟周期的努力奠定了當代西方宏觀經濟學的標準研究範式。凱恩斯總量經濟學在當代範式內的復興進一步證明了微觀基礎對巨觀經濟理論的重要性。經濟學家們尋找西方總量經濟學微觀基礎的努力使得總量經濟學與個體經濟學在理論研究上的一體化成為當代西方總量經濟學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經濟學家們都傾向於從微觀層面的經濟當事人的行為出發來解釋巨觀經濟現象,從而使個體經濟學和總量經濟學的界限越來越不明顯。
(二)、在統一的研究範式內,西方總量經濟學的兩大流派有實現微觀基礎互補的必要。經過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古典主義總量經濟學與新凱恩斯主義總量經濟學的爭論,西方經濟學已有實現新的綜合的可能,這就需要西方總量經濟學的兩大流派: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和新古典總量經濟學,在統一的研究範式內有實現微觀基礎的互補。實際經濟周期理論在微觀問題上採用的是純粹抽象的演繹,完全競爭的假設使其以動態一般均衡的模型統一微觀基礎成為可能。新凱恩斯主義則在微觀假設上更貼近實際,但其假設的選取和模型的構建就有些隨意,缺乏一個統一的分析框架。由兩者在微觀基礎上的差異可以看出兩者理論上可以存在互補性。薩繆爾森(1998年)斷言:“經過20年的爭論,對新舊理論的綜合過程已開始啟動。”他認為這種綜合在總量經濟學中主要表現在:勞動力市場和產品市場具有工資和價格剛性的特徵而金融市場的價格和數量可以迅速調整以適應經濟衝擊和預期的變化,這樣價格的粘性和彈性則可以通過市場的分割得到統一,也就是說,凱恩斯主義和新古典主義的微觀基礎可以在同一經濟中得到調和。近幾年,一些實際的經濟周期模型已經引入名義剛性假說,並承認貨幣變動對產出和就業的短期影響。另一些經濟學家試圖在實際的經濟周期模型和IS-LM模型之間找到某些聯繫,通過吸收IS-LM模型的一些思想,然後用實際的經濟周期模型來取代IS-LM 模型,使之成為主流經濟學的核心內容。因此斯諾登和文(1999年)預言,如果實際經濟的其他重要的特徵,如貨幣因素、價格剛性和實際經濟周期模型融合為一體,將會產生一種“新新古典綜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