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文物現狀:於2002年12月7日在觀復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委託單位以2999萬人民幣以定向單人形式拍下。文物出處:據考證,米芾得到南唐後主李煜的舊物,靈璧石“研山”後十分喜愛。《志林》記載他“抱眠三日”,狂喜之極,即興揮毫,留下了傳世珍品《研山銘》。
簡介
手卷內容

第一段為米芾用南唐澄心堂紙書寫三十九個行書大字:“研山銘五色水浮崑崙潭在頂出黑雲掛龍怪爍電痕下震霆澤厚坤極變化闔道門寶晉山前軒書。”在運筆上剛勁強健,具奔騰之勢,筋雄骨毅,變化無窮。結字上,自由放達,傾側之中含穩重,因而端莊之中婀娜多姿,較之《多景樓詩》、《虹縣詩》少些飛白靈動,更具剛勁、奔騰、沉頓雄快,乃米書成熟之作,為米芾書法中之精品。啟功先生賦詩讚曰:“羨煞襄陽一枝筆,玲瓏八面寫秋深。”
此卷第二段繪研山圖,用篆書題款為:“寶晉齋研山圖不假雕飾,渾然天成”。“研山”是一塊山形硯台,在研山奇石圖的各部位,用隸書標明:“華蓋峰、月嚴、方壇、翠巒、玉筍下洞口、下洞三折通上洞、予嘗神遊於其間、龍池、遇天欲雨則津潤、滴水小許在池內、經旬不竭。”
為米芾之子米友仁的行書題識:“右研山銘,先臣芾真跡,臣米友仁鑑定恭跋。”米芾外甥金代王庭筠題跋:“鳥跡雀形,字意極古,變志萬狀,筆底有神,黃華老人王庭筠。”清代尤長筆法的書畫家陳浩題作雋永的跋尾:“研山銘為李後主舊物,米老平生好石,獲此一奇而銘,以傳之。宣其書跡之尤奇也,昔董思翁極崇仰米書,而微嫌其不淡然。米書之妙,在得勢如天馬行空,不可控勒,故獨能雄視千古,正不必徒從淡求之。落此卷則樸拙疏瘦,豈其得意時心手兩忘,偶然而得之耶,使思翁見之,當別說矣。乾隆戊子十一月,昌平陳浩題。”日本前首相犬養毅題迎首:“鳶飛魚躍”。
鈐印
有:內府書印(三次)、宣和、雙龍圓印、紹興,賈似道的“長”、“悅生”(二次)、於騰、味腴軒、於騰私印、東海郯人、受麟(二次)、受麟私印、飛卿、石禪莩子、石甫、湘石過眼。周於禮印、立崖、陳浩之印、七十四翁、夢德星庵、夢廬審定真跡、玉堂柯氏九思私印等23方。著錄於《南村綴耕錄》元陶宗儀卷六刻《寶晉齋研山圖》、《明·張醜真跡目錄》、陳繼儒《妮古錄》、《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歷代著錄法書目》、《中國書法史》、《有鄰大觀》、《書道全集第十五卷》、《中國書法全集》、《米芾墨跡三種》、《米芾、米友仁》、《宋四家書法字典》、《米芾書法藝術》、《歷代書法論文選》、《行書編》、《中國書畫全書"第四冊》、《中國行書大字典》、《中國書畫》等18部書籍。序
此手卷流傳有序,曾經入北宋、南宋宮廷。南宋理宗時被右丞相賈似道收藏。遞傳到元代,被元代最負盛名的書畫鑑藏家柯九思收藏。清代雍正年間,被書畫鑑賞家,四川成都知府於騰收藏。由於歷史的原因,此卷不幸流落到東瀛,被日本有鄰博物館收藏。看過中貿聖佳國際拍賣公司由境外徵集請回北京的米芾《研山銘》書法原作後,啟功先生說:“能在中國的北京看到米芾的《研山銘》,飽了眼福。過去看《研山銘》的照片高興,臨《研山銘》高興。今天我90多歲了,看到了真的《研山銘》原作,是眼福啊!能多看幾天就多看幾天。”作者
米芾(1051-1107),字元章,世居太原,後定居江蘇鎮江。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人稱“米南官”,又因舉止顛狂,人稱“米顛”。《宋史·文苑傳》說:“芾特妙於翰墨,沈著飛,得王獻之筆意。”《宣和書譜》說他:“大抵書效羲之,詩追李白,篆宗史箍,隸法師宜官;自謂‘善書者只有一筆,我獨有四面’,識者然之。方芾書時,其寸紙數字人爭售之,以為珍玩。”他在繼承“二王”書法傳統上下過苦功,能夠登堂入室。真、草、隸、篆、行都能寫,而尤以行草書見長。他自稱“刷字”,是指他用筆迅疾而勁健,盡興盡勢盡力,追求“刷”的韻味、氣魄、力量,追求自然。他的書法作品,大至詩帖,小至尺牘、題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的特點,快刀利劍的氣勢。其主要作品有:蜀素帖、紫金硯帖、論書帖、多景樓詩冊帖、珊瑚帖、研山銘帖、三帖卷、向太后輓詞、寒光帖等。研山奇石
硯山
千百年來,一塊名為“硯山”的奇石,令歷代賞石愛石者為之痴迷,從宋徽宗到清乾隆皇帝,再到當代賞石人都在為之苦苦尋覓。硯山是米芾收藏的一方靈璧石,硯與研諧音,所以古稱“研山”。據考證,硯山是南唐後主李煜的舊物,幾經流傳,到了米芾手裡。米芾得到硯山後,《志林》記載他“抱眠三日”,狂喜之極,即興揮毫,留下了傳世珍品《研山銘》。央視《探索發現》曾沿著歷代賞石人尋找硯山的足跡,講述古人虔誠拜石直到今人千里尋石的一段段傳奇故事。硯山在宋代以後神秘消失,留給後人無盡的遺憾。直到《研山銘》的回歸,讓人們重新燃起了尋找研山奇石的希望。直到2012年這方消失了近千年的石頭又重新出現,硯山奇石是古今名奇石之一。米芾硯山

近況
2002年12月6日,是一個讓中國文物界、書法界、鑒定界、收藏界、拍賣界無法忘記的日子,中國北宋大書法家米芾的晚年傑作《研山銘》在北京拍賣成功,成交價創下了當時中國藝術品拍賣的世界紀錄。米芾是個性格很怪異的人,他愛石、玩石,也藏石,他之所以留下《研山銘》這樣的佳作,也與他藏石的愛好有關。 靈璧石,產於安徽靈璧縣磬石山北麓。靈璧石神韻天然,分為奇石、磬石等幾種,是中華奇石中的瑰寶。晚年的米芾得到了靈璧石,如獲至寶,這塊石頭的形狀呈山形,剛好可做墨池來研墨。米芾對其愛不釋手,他連續三天夜晚,抱著這塊靈壁石才能入睡。即便是這樣,米芾還是意猶未盡,這一夜,夜朗星稀,米芾揮毫潑墨,便留下千古名帖《研山銘》,也成為石痴米芾愛石頌石的千古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