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之吾車

石鼓之吾車

在寧壽宮區石鼓館中央一排展櫃中,靜靜地安放著10塊形近大鼓的花崗岩大石,它們並不是鼓,而是我國最早的刻石,石上所刻文字堪稱篆書之祖。據專家考證,所謂“石鼓”應是戰國時秦國刻石,古人也曾稱其為“獵碣”。


“吾車”原石全形

文物信息

名稱:石鼓之吾車
類型:刻石
尺寸:高約90cm,直徑約60cm
作者:秦地石匠
時代:戰國
展出位置:故宮博物院寧壽宮區皇極殿東廡(石鼓館)

文物介紹

在寧壽宮區石鼓館中央一排展櫃中,靜靜地安放著10塊形近大鼓的花崗岩大石,它們並不是鼓,而是我國最早的刻石,石上所刻文字堪稱篆書之祖。據專家考證,所謂“石鼓”應是戰國時秦國刻石,古人也曾稱其為“獵碣”。

石鼓館 展櫃
石鼓之“吾車”石鼓發現地景觀
 唐初(7世紀初),在雍縣三畤原的荒草叢中,歷盡風雨星霜,湮沒已千年之久的石鼓被發現了,並得到當時著名書法家的推崇和文人的矚目。回到人間的石鼓開始了它另一千年的滄桑和輾轉。北宋,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將石鼓從草野中移到鳳翔的府學,但缺了一個,又經各處訪求,尋到已被刳為米臼的“作原”鼓,十個石鼓才得以配齊。宋徽宗時,石鼓入藏汴京宮中的稽古閣,喜愛古物的皇帝趙佶還命將石上古字填以黃金。靖康北宋國破後,石鼓被金國軍隊劫掠運至燕京。元代以後,石鼓一直安置在國子監的牆下,直至20世紀,日軍侵迫中原,在當時故宮博物院院長、著名學者馬衡先生主持下,石鼓南遷避敵,輾轉萬里,直到抗戰勝利後才運回入藏故宮博物院。
石鼓上所刻文字原是十首一組的詩歌,模仿詩經篇章,歌詠秦王的征旅漁獵。經過兩千多年的剝蝕損毀,石鼓上只留下一些斷章殘字了,但石上殘存的文字仍能斷斷續續描述出秦公和周天子的使臣出遊漁獵的盛況。其中的“吾車”石講車馬修備、馳騁遊獵的故事,曾被認為應排在十石之首,
歷代摹拓的石鼓文本或真或偽,其字或存或殘,版本不下數十家。石鼓文書法朴茂渾古,發現之初,就在盛唐書法家中轟動了,張懷瓘《書斷》讚美其字形如鏤雕的鐵藝,而又不失婉潤。清末康有為則形容石鼓文像金絲首飾散落在地,又像芝草團雲,字形富於奇采。唐代以來,石鼓文備受書家推崇,也曾蒙杜甫、韓愈、韋應物、歐陽修、蘇軾等文學大家的歌詠。
先秦刻石文字得以著錄流傳者,有的屬於後人偽造,有的原石早已湮滅無尋,唯有石鼓文原石至今尚存,其在中國書法藝術史、歷史考古乃至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