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男,漢族,1923年12月17日生,陝西省耀縣人。中共黨員。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曾任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長、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陝西省社科聯理事、陝西省考古學會會長,陝西省文物局學術委員會委員。1998年10月被陝西省人民政府聘任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並任文史研究會名譽會長。現已退休。
少年時代在家鄉和縣城讀國小。1938年後分別在西安力行中學、省立西安第一中學、省立三原第三中學學習。1944年高中畢業時參加全省會考,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是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分校青年幹校。1945年秋轉入國立中央大學邊政系學習,1949年夏畢業,獲法學學士學位。同年秋,考入浙江大學人類學系,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學業未滿,即於1950年隨導師夏鼐先生到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先後任所務秘書、長江流域考古隊直屬隊隊長。1961年調任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1976年因陝西考古工作未開展,又重返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任第一研究室副主任。1984年因工作需要,調任陝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長,次年任陝西省社科院副院長,兼任西北大學歷史系教授。
相關事件
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期間,主要負責西安半坡遺址發掘、長江流域考古調查發掘、關中地區考古調查、長江三峽地區的考古和勘察、下川舊石器文化遺址發掘、陝西臨潼白家村仰韶文化遺址發掘等多項工作,同時還參加了《中國史稿》第一卷和《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卷》的編寫工作。在陝西省考古所任副所長、所長期間,他傾注大量心血,負責重點發掘秦鹹陽、鳳翔和周原等周秦遺址和李家村、下孟村等原始文化遺存,建立了銅川耀州窯、漢陰、綏德等數十個工作站,開展了秦俑一號坑的發掘研究、秦陵的勘探研究等工作,完善了全省的考古體制,培養了一大批高級研究人員。強化了省考古所的硬體建設,加強了陝西考古界與國際考古界的交流與合作,提升了陝西考古界在國內外同行中的知名度。從1979年起,他先後應邀或被派赴美國、德國、埃及、印度和日本等國及香港、台灣等地區訪問、講學和考察。1989年訪問德國時,與德國技研部合作在陝西省考古所建立了文物修復保護室,雙方均取得優異成績。經過雙方十年的共同努力,在陝西建立了一座現代化的科學實驗室。
人物著作
在考古方面不僅實踐經驗豐富,而且著作頗豐。其主要論著有《西安半坡——氏族部落文化聚落的發掘研究》、《半坡氏族公社》、《臨潼白家村》等專著,主編和參與編纂了《中國原始文化論集》、《黃帝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考古學研究》和《周秦文化研究》等十多部(冊)。發表了《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體系及有關問題》、《仰韶文化彩陶紋飾的辯證發展及其源流的考察》、《我國東方沿海和東南地區古代文化中鳥類圖像與鳥祖崇拜的有關問題》、《中國的細石器革命》等有影響的論文十多篇。現在,他的學術成就已被收入《中國大百科全書》、《世界名人錄》以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編輯出版的《世紀學人百年影像》(社科界院士級學人影集)等典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