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臼湖螃蟹

簡介

“石臼湖螃蟹”指產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域東部石臼
圖1烹製好的石臼湖螃蟹
[1]湖的金腳紅毛大閘蟹,為當塗歷史特產。蟹爪金黃,足毛棕紅,個大肉嫩,黃多油厚,蟹味鮮美。
據《當塗縣誌》載:“當塗境內水產螃蟹,有湖蟹、江蟹、河蟹……近湖者金腳紅毛尤肥美,為皇室貢品。”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食其味,予以高度讚賞,御封為“蟹中之王”。1976年尼克森訪華時,石臼湖螃蟹被列為國宴名菜,招待美國客人,尼克森總統食時翹起大拇指,連聲讚譽“OK、OK”。石臼湖螃蟹不僅供應本地,還遠銷東南亞和香港,受到港奧台同胞的青睞。[2] 2010年被國家質檢局審定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列入保護目錄。[3]
編輯本段

生長環境

石臼湖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域東部,水質清冽,水草茂盛,有“日出斗金、日落斗銀”美稱。石臼湖湖底土質堅硬,含豐富的礦物質,螃蟹長期居於黃土洞穴中,游於菱草紅根之間,長此以往,石臼湖所產之蟹腳爪呈金黃色,腳毛棕紅色。更有與眾不同之處,石臼湖螃蟹在爪上塗上油,照樣能在光滑的玻璃上唰唰地|爬行。[2]
編輯本段

食用方法

石臼湖螃蟹食法頗多,清蒸、水煮、紅燒、酒醉、泡在辣椒醬中醃製等無不相宜。也可以製做“蟹糊湯”、“蟹王包子”、“蟹鮮餛飩”等等。要是燒菜做配料的話,用湖水煮湖魚再加幾匹石臼湖螃蟹,那正是名不虛傳,味道鮮美無比。
石臼湖螃蟹味美好吃,鮮而甘厚,肉嫩而不散,它有六味:蟹身肉潔白晶瑩,勝似白魚;大腿肉絲短纖細,味同甘貝;小腿肉絲長細嫩,美如銀魚;蟹螯肉粗細有密,味甜酥香;蟹黃味黃滿津甘,香溢四射;食用後滿口余香,回味無窮,妙不可言。有“一斗掰開紅玉滿,雙螯出瓊酥香”、“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的美譽。
燒熟的石臼湖螃蟹與其它螃蟹色澤也不一樣。它有瑪瑙般的光澤,桔紅色的卵塊,白璧似的蟹膏,軟玉般的蟹肉,放在潔白的盤裡,像紅花,如烈火,色、香、味、形俱全,令人胃口大開。[2]
編輯本段

主要特徵

石臼湖螃蟹與其它螃蟹不同特徵是:螃蟹的背殼是青銅色,光澤發亮,底殼
圖1石臼湖螃蟹
[4]為白色,又像一塊潔白無暇的碧玉,爪為金黃色,足毛為棕紅色。通其稱為金腳紅毛蟹,它體大肥美,每隻小則三四兩,大則六七兩,爬行極快,在平滑的玻璃板上也照樣爬行自如。它的肉質細嫩,肉脂豐盈,黃滿油足,營養豐富,奇鮮無比。富含人體必需的胺基酸、尤以谷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以及豐富的蛋白質。在當今國內市場上身價很高,它同海參、鮑魚媲美,素有“水產三珍”之美譽。
晚唐名詩人唐彥謙曾在盛讚石臼湖螃蟹詩中寫道:“湖田十月潔霜墮,晚稻初香蟹如虎。板罾拖網取賽多,篾簍挑將水邊貨”之佳句。描寫了深秋時節,正是捕蟹的旺季,那一片稻花香的溪邊湖畔,正忙著“板罾拖網”,喜獲豐收。[2]
編輯本段

技術要求

(一)種源。
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Eriocheirsinensis)。
(二)蟹苗培育。
親本主要從石臼湖水系親本基地選擇;大眼幼體由符合中華絨螯蟹育苗條件的長江入海口蟹苗繁育場生產;一齡蟹種由石臼湖水域或與其相通的水系的蟹種培育基地培育而成,規格為100隻/kg至160隻/kg。
(三)水質要求。
水質清新無污染,符合漁業水質標準要求,其中pH值7.2至8.5,水溶氧量5mg/L以上,水溫8℃至33℃,水深1.2m至2.5m,透明度不低於40cm。
(四)養殖技術。
1.養殖周期:從苗種投放到商品蟹上市,在保護區範圍內連續飼養時間不得低於220天。
2.蟹种放養:每年3月底前放苗,規格為100至160隻/kg的扣蟹,放養密度400至600隻/667m2畝)。儘量放養同規格同批次苗種,一次放足,同時可套養適量的鱖魚、青蝦、黃白鰱等。
3.飼養管理:清明節前適量投放同一水系的活螺絲,補種金魚藻、輪葉黑藻等螃蟹喜食的水草,改善水體環境。在螃蟹生長期間,當天然餌料缺乏時,可適當投餵南瓜、玉米、小麥、甘薯、馬鈴薯、水草等植物性餌料及小雜魚、螺螄、河蚌等動物性餌料,嚴禁使用國家禁用的投入品和防病措施。
4.捕撈:起捕時間為9月中旬至春節前後,以地籠捕撈為主,絲網、網籪、燈光誘捕為輔。上市的商品蟹規格雄蟹≥150克/只、雌蟹≥125克/只。
5.環境、安全要求:飼養環境、疫情疫病的防治與控制必須執行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3]
編輯本段

質量要求

1.感官特色:鰓絲清晰、潔淨。蟹體肥厚、活潑有力、反應敏捷。膏腴豐滿,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稍帶甜味。
2.理化指標:雄蟹粗蛋白≥15.5%,粗脂肪≥8.8%;雌蟹粗蛋白≥17.8%,粗脂肪≥9.5%。
3.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