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他在LUWA轉籠濾塵器的基礎上,結合蘇爾壽紙過濾技術,開發了SPU105紙質過濾器。適用於新型無梭織機車間過濾粘濕的粉塵,備受用戶歡迎。他又消化德國特自茨勒公司的廢棉處理技術,開發了廢棉處理機,填補了國內空白,被評為國家級新產品。與蘇倫紡織廠聯合研製了廢棉處理系統,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84年夏日的一天,在廣州紡機展覽會上,一張德國LTG公司的產品圖片深深吸引了他;這是世界最新型的內吸式濾塵設備,在占地面積、阻力損失、阻燃防暴以及對麻紡濾塵上的適應性方面,優勢明顯。他立即著手自籌資金,引進樣機,進行反覆試驗,成功生產近千台(套)。第二代濾塵設備通過技術鑑定後,他又從國外的技術交流資料中,看到更先進的平權式濾塵設備和第四代多圈式濾塵設備,他以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洞察力。構思框架結構,現已進入試製階段。這些年來,江陰紡機廠的濾塵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65%以上,為國家節約外匯2億美元,部分產品出口。同時開發出棉處理系統等"新、特、奇"產品3000餘台(套人目前,該廠已發展成擁有500餘名職工、4000多萬元固定資產的市居紡機企業,1996年利稅總額名列全國紡織總會的100家重點骨幹企業第22名。由於其顯著的業績,曾被評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並享受國家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