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園構造
主要建築物有:烈士紀念碑、銘碑堂、烈士紀念館、烈士紀念堂、革命文物廳、白求恩大夫陵墓和“白求恩紀念館”、柯棣華大夫陵墓和“印度援華醫療隊紀念館”,董振堂、趙博生紀念碑亭、烈士紀念亭、影視廳等 。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採用我國傳統的主軸線布局,園內主要建築都分布在三條軸線上,並有綠籬相隔,布局嚴謹,東西對稱,層次分明。更有無數蒼松翠柏陪襯,越發顯得氣勢宏偉,莊嚴肅穆,蔚為壯觀。
園內文物
園內珍藏著革命歷史文物、烈士遺物等1萬餘件。其中有1973年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贈送中國人民的白求恩生前發明並使用過的兩件手術器 械—— “鐵制助理醫生”、“肋骨截斷器”和1978年加拿大外長賈米森代表加拿大政府贈給中國人民的白求恩半身銅像等。這裡記載著華北人民革命鬥爭的歷史,在這裡,我們面對的是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寫就的共和國的昨天。
埋葬烈士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內安葬著大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及抗美援朝戰爭中晉察冀和華北軍區犧牲的248名革命英烈的靈柩以及建國以來的600多位烈士的骨灰,其中有工人運動領導者高克謙,著名的冀中回民支隊司令員、民族英雄馬本齋,晉察冀民兵爆炸英雄李混子,著名戰將楚大明,紅軍騎兵團創始人、第一騎兵團團長劉雲彪及全國聞名的“子弟兵母親”戎冠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