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蛸

短蛸

短蛸是一種小型章魚,一般體長15~27厘米。胴部卵圓形或球形。胴背面粒狀突起密集。各腕較短,其長度大體相等,腕長相當於腦部近2倍。背部兩眼間具一淺色紡錘形或半月形的斑塊,兩眼前方由第2對至第4對脫的區域內各具一橢圓形的金色圈。腕吸盤2行。體黃褐色,背部較濃,腹部較淡。肉鰭退化,腕8隻,內殼完全退化。雄性右側第三腕莖化。漏斗器W形。鰓片數約7-8個。記錄最大全長0.3m,最大體重0.5kg。分布在西北太平洋沿岸海域。主要作業漁場在黃海、渤海、日本瀨戶內海和朝鮮半島西海岸,主要為鮮食 。

基本信息

所屬

短蛸短蛸
短蛸短蛸
中文科名: 蛸科
拉丁科名: Octopodidae
中文亞科: 蛸亞科
中文屬名: 蛸屬
拉丁屬名: Octopus
拉丁種名: ocellatus
定名人: Gray
年代: 1849
中文名: 短蛸
原始文獻: Cat. Mollu. coll. Brit. Mus. Part I, p.15
模式產地: 中國
俗名: 飯蛸, 坐蛸, 短腿蛸,小蛸,短爪章
生境: 海水 溫帶偏北海域, 潮間帶底棲
海撥上限: -5
海撥下限: -20
國內分布: 渤海, 黃海, 東海, 南海
國外分布: 日本群島海域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軟體動物門 頭足綱

短蛸(章魚科)Octopus ocellatus

地方名

相關圖片相關圖片

章魚、八帶、短腳峭、母豬章、長章、坐峭、石櫃、八帶蟲,短峭又名飯峭,長蛸又名望潮。

形態特徵

短蛸短蛸

胴部短小,亞圓或卵圓形。頭足部具有肉腕4對,一般腕的長度相當於

胸部的2~5倍。腕上有大小不一的吸盤。無肉鰭,殼退化。體卵圓形,體表具很多近圓形顆粒,第2和第3腕腕間膜基部具1對眼點,背面兩眼附近生兩個近紡錘形的淺色斑。漏斗形W形。腕短,腕長約為胴長的4-5倍,各腕長相近,腕吸盤2列。雄性右側第3腕莖化,較左側第3腕短,端器錐形,約為全腕長的10%。

真蛸體中型,一般全長50厘米。們部橢圓形,背部有疣突起。各腕長度相近,側腕稍長,腹腕稍短,腕上具吸盤4個。體褐色,胭背具十分明顯的灰白色斑點。

長蛸體中型,全長50~70厘米。眼部呈長橢圓形,表面光滑。頭部狹,眼小。眼長,各腕長短懸殊。其中第1對腕最粗最長,約40~50厘米,是第4對腕長度的2倍。腕上有吸盤2行。體粉紅色。

產地、產季

短蛸、長蛸在我國南北沿海均有分布。其中長蛸在黃、渤海產量較大,遼寧的大連、營口,山東的煙臺、青島,河北的樂亭產量較多。真蛸主要分布於東南沿海,以浙江舟山,福建平沄、霞浦、廈門,廣東汕頭、台山、電白、湛江,廣西北海等地較多。漁期分春秋兩季,春季3~5月份,秋季9~11月份。

經濟價值

短蛸短蛸

章魚肉味鮮美,可鮮食,也可曬成章魚乾,其中以真蛸製成的章魚 乾質量最好,在廣東、廣西等地被列為海味佳品。章魚可以入藥,具有補氣養血、收斂生肌的作用,是婦女產後補虛、生乳、催乳的滋補品。長峭和其他小峭也是釣漁業的餌料。

短蛸是出口品種,其英文名為shortarm octopus。輸往國別:日本、義大利。出口口岸:山東、河北、遼寧。

生活習性

每年早春,在沿岸或內灣較深處越冬的個體,集群游至沿岸或內灣淺水處交配、產卵。繁殖行為有追偶、交配、產卵、護卵等。交配後不久就產卵,產卵行為較烏賊簡單,不具有扎卵結卵過程。卵分批成熟,分批從漏斗中產出,各個卵子由細長的卵柄互相纏繞在一起,形成一穗一穗的狀態。卵多產於空貝殼、石縫或海底凹陷等較陰暗處。雌性有明顯的護卵習性,常以腕部輕撫卵子,並以漏斗噴水,清除卵膜上的附著物,護卵過程中,不攝食。

繁殖行為及胚胎髮育

短蛸短蛸

在人工養殖環境下,選用成體短蛸培養1個月後(五月份)即產卵。觀察發現,雌蛸一直對其卵子進行看護,直到幼體孵化出膜,隨後兩周之內雌蛸相繼死亡;受精卵卵裂方式為盤狀卵裂。根據Naef的劃分標準,短蛸胚胎髮育過程劃分為20期,期間胚胎經歷2次翻轉,受精卵的孵化水溫為16~21℃時,第1次翻轉發生在第15天,胚胎原基由動物極轉向植物極;第2次翻轉發生在第40天,胚胎由卵柄端轉向卵柄相對端;從受精卵到幼體孵化出膜共經歷41d;剛孵化出的幼體為浮游型,浮游期12d左右,之後營底棲生活。

軟體動物門(二)

軟體動物門是僅次於節肢動物的第二大門類。身體柔軟不分節,一般可分為頭、足、內臟團和外套膜四部分。具口的頭部位於身體前端。除雙殼類外,其他各類軟體動物口腔內有顎片和舌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