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上世紀60年代初期,國家開始有計畫地動員城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120多萬上海知青分批前往上海郊區、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安徽、江西、貴州、雲南、新疆,俗稱“八省一市”。上海知青博物館開館至今,已接待參觀者10餘萬人次。
展館歷史
2011年11月,上海知青博物館建成開館,2014年8月10日正式掛牌。
2014年5月5日,上海知青博物館已經正式成為上海市社會團體管理局登記單位,並成為由上海市文物局業務主管的博物館。
2014年8月10日上午,位於奉賢區海灣園的上海知青博物館舉行掛牌儀式。這是上海首家以知青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由海灣園出資建造,展出有關上海知青歷史的文獻資料、圖片影像、生活工作物品等5000餘件。
展出文物
上海知青博物館總建築面積達1536平方米,是一個反映40多年前上海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歷史的綜合性大型展館。
2010年籌建時,許多上海知青踴躍捐贈相關資料和物品,有上海知青在農村勞作生產用的鋤頭、鐵犁、草鞋,有在簡陋環境下用以生活的臉盆、熱水瓶、煤油燈等,還有當時插隊落戶的通知書、乘車證、火車票等。
知青博物館的展覽以真人真事為主,所採用的展覽資料都來源於公開發表的文字材料和知青收藏資料,通過文字、圖片、圖畫、場景、雕塑、文物等形式反映上海知青所度過的歲月。
此外,知青博物館還將聲、光、電與知青年代實景、知青時代文物、知青蠟像相結合,再現了知青下鄉的場景。
在知青博物館一樓展廳內,一輛造型古樸的四輪木板車,車身呈長方體,車身四周木板被鐵鉚和木楔固定,車的兩側各有兩個木輪子,均由一段段的弓形厚“鐵瓦”圍鑲著輪邊,車身上有不少裂痕。這輛車在農村叫做“軲轆大車”,學名“太平車”,是中國最古老的車型,現在已經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軲轆大車是當時農村拉糞送糧的主要運輸工具。農忙時,生產隊的牲口忙不過來,只好使用人力拉軲轆大車往地里運糞做肥料,十多個人一人一根繩在前頭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