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
知識經濟社會正向我們走來
1.從人類社會的演變看知識經濟
英國著名經濟學家約翰·杜寧在分析生產的組織形式時,對以市場為基礎的資本社會進行了劃分,即:從17世紀初葉到19世紀是以土地為基礎的農業經濟(LandbaseDAgri—business)。這有別於農業社會,是工業社會的早期階段。它的管理體制是封建封閉式或個體組織經營型(Feudal/Entrepreneurial),經濟活動的地域形式是一地化或一個局部區域(Local/Regi0nal)。從19世紀到20世紀末葉,是以機器或金融為基礎的工業或製造業經濟(Machine/Finance basedManufacturing),其管理體制是經營型或等級制度
(Managerial/Hierarchical),地域的形式表現為局部區域性的或國家的範圍(Regional/Nationa1);到了20世紀最後的若干年及未來,則要過渡到以金融或知識為基礎的服務性經濟(Finance/Knowledge based Services),新的管理方式是一種聯合式的非嚴格等級式管理關係(Alliance/Heterarchical),其地域特徵為全球化或一地簇群化(Global/Local Clusters)。
事實上,農業社會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也就是說:除去蒙昧野蠻的原始時期,人類文明已經歷了兩個主要的經濟時代,即以使用人力資源與自然資源為主的農業經濟時代和以使用能源與機器為主的工業經濟時代。這兩個時代已經為人類的發展和社會財富的積累做出了巨大貢獻。知識經濟時代是人類將要進入的第三個經濟時代。知識經濟興起的背景是:在工業文明中的物質生產和經濟技術達到一定水平後,經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依賴於知識的生產、擴散和套用;知識密集型產業在社會中的地位與作用愈益突出,知識作為投入要素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演變基礎
那么,為什麼人類社會要向以知識為基礎的社會轉變呢?知識經濟社會演變的基礎是什麼呢?
我們知道: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動因,一是有生產力發展的推動,二是有人類自身發展的需要。在農業社會,種植業是生產的主要形式,人們的一切生產經營活動都是圍繞土地而開展的,不論是耕種或是放牧或是養殖都離不開土地,而產品也是為了滿足人們基本的溫飽和生存繁衍的需要,分配形式是以土地的占有量為基礎。在這個階段的生產力表現為對勞動力資源的需求。這時的生產力水平是很低的。正由於此,人類自身發展的需求一般來說主要停留在滿足生存的低層次上,還無從談到精神上的消費,至多也只是有一些民俗文化而已。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極大發展,人們已經離開了土地,生產的對象轉為對資源的開採和使用機器,而形成以製造業為中心的生產經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