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發音 zhī yì xíng nán
解釋 知:懂得,認識,明白。認識事情的道理較易,實行其事較難;明白認知事物的規律道理是一回事,能夠做到做好是另外一回事。
詞語解析
出處 《尚書·說命中》:“說拜稽首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孔傳:“言知之易,行之難。”
示例 現在提出這問題,蓋亦~,遂只得空口說白話,而望墾闢於健者也。 ★魯迅《準風月談·我們怎樣教育兒童的?》
"知易行難"說,即"非知之艱,行之惟艱"之說,是中國古代認識論里的一個基本觀點,從春秋戰國時期到明末清初的王夫之,這一觀點已深入人心.孫中山認為"知易行難"說對資產階級革命事業危害極大,在理論上,容易使人坐而論道,空談心性,不敢或不願參加實踐活動;在實踐上,容易使人輕視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甚至放棄信仰革命理論.
語法 聯合式;作賓語、定語;指看似容易做時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