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兒媚·隔江誰唱後庭花

《眼兒媚·隔江誰唱後庭花》是由元代詩人耶律鑄創作的一首詞。詞起首兩句借晚唐杜牧的詩句起興,感嘆世事人生的變幻無常,並引出朋友的不幸之事。

原文

眼兒媚

醴泉和高齋,遇煬帝故宮

隔江誰唱後庭花?煙淡月籠沙。水雲凝恨,錦帆何事,也到天涯?

寄聲衰柳將菸草,且莫怨年華。東君也是,世間行客,知遇誰家?

注釋

醴泉:名,即今陝西省禮泉縣,因其境內有後周醴泉宮而名。

高齋:作者友人的字號,姓名籍里不詳。

後庭花:唐代教坊曲名。南朝陳後主陳叔寶與其朝臣按曲造詞,誇讚宮人美色,男女唱和,情致輕靡而其音甚哀,名《玉樹後庭花》。後世遂將《後庭花》作為亡國之音的象徵。

賞析

杜牧七絕《泊秦淮》寫道:“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杜牧用“猶唱後庭花”揭示後人不知接受前代教訓而沉湎於聲色享樂之中,必將重蹈覆轍。一語“誰唱”,詞人無疑而問,感慨系之。下面三句,從另一位晚唐詩人李商隱的詩句化出。李商隱七律《隋宮》有“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之句,諷刺隋煬帝窮奢極侈、揮霍浪費的行徑。“錦帆”,李商隱另一首七絕《隋宮》“乘興南遊不戒嚴,九重誰省諫書函?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可以為之作一註腳。“水雲凝恨”,正見出詞人對此的憤慨。“何事”之問,也同“誰唱”之間用意相同,語愈婉曲而境愈蒼涼。不過從全篇來看,詞意的重點似乎不在對王朝興廢的嘆惋之上,而在於要抒發一種與此相聯繫的人生無常的憾恨。以帝王之尊,富貴豪華也不足恃,何況他人?故下片筆墨便轉向對朋友作勸慰。“寄聲”二句取自然界的“衰柳”和“菸草”為譬開導朋友。“寄聲”,猶寄語。“將”,又。“年華”,指草木一年一度的花葉。草木花葉的衰敗凋零,本是令人黯然傷神的,許多詩人都以此寄寓自己的不平之慨,如唐陳子昂《感遇詩》曾寫道:“遲遲白日晚,嫋嫋秋風生。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但作者這裡則以一種平靜的心態去看待它,希望凋零的草木“莫怨年華”。為什麼呢?因為“東君也是,世間行客”。“東君”,傳說中的司春之神。作者的想像十分獨特,在他看來掌管著草木榮枯命運的春神也是“世間”的匆匆“行客”,也就是說即使是天神也像常人一樣,並非全知全能,無法把握造化的命運。“誰家”受到惠顧,“誰家”遭遇冷落,往往是偶然之事。既然如此,我們何必還去埋怨命運的不濟呢?顯然,東君在這裡所喻的是那些主宰別人命運的統治者。風雲際會,君臣遇合,這是封建社會讀書人所期盼的人生理想,但是統治者的昏庸腐敗卻往往使他們難以有實現人生價值的機會,即使步入仕途的士人,遭受冷落,甚至打擊迫害也是常有之事。作品以草木作比,巧出新意,既為朋友鳴了不平,又予朋友以切實的寬慰。這其中流露了作者對不公正現實的無奈,同時也表達了一種達觀的生活態度。

作者簡介

耶律鑄 (1221—1285)字成仲,號雙溪醉隱。契丹人,耶律楚材子。善屬文,尤工騎射。父死,嗣領中書省事,時年二十三。嘗采歷代德政合於時宜者八十一事以進。1258年(蒙古蒙哥汗八年),從駕伐宋蜀地,屢出奇計,攻下城邑。蒙哥汗卒,幼弟阿里不哥與其兄忽必烈爭位,鑄棄妻子,自朔方來歸,忽必烈嘉其忠。他曾三入中書為左丞相,定法令,制雅樂,多所裨贊。1283年(至元二十年),坐事免,沒家資之半,徙居山後。死後追贈太師、懿寧王,諡文忠。有《雙溪醉隱集》。存詞八首,見本集及明解縉等《永樂大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