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中耳炎

真菌感染比較常見於外耳道,極少數嚴重者才可穿透鼓膜進入鼓室或乳突腔,故臨床真菌性中耳炎很少見,直接導致慢性中耳炎合併真菌性感染時常常會誤診為慢性中耳炎急性發作,套用各種廣譜抗生素治療無效。

臨床診斷及治療

真菌感染比較常見於外耳道,極少數嚴重者才可穿透鼓膜進入鼓室或乳突腔,故臨床真菌性中耳炎很少見,直接導致慢性中耳炎合併真菌性感染時常常會誤診為慢性中耳炎急性發作,套用各種廣譜抗生素治療無效。
一般認為只有在機體抵抗力下降或機體菌群失調時才會發生真菌感染。前者多見於高齡、慢性消耗性疾病、糖尿病等患者,而後者最常見於濫用抗生素患者。可是真菌性中耳炎卻多是中青年,小兒和老人很少見,主要是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的廣泛套用,使條件致病菌感染的機會增多,以及慢中耳炎分泌物導致的局部微環境改變。感染來源可由耳道皮膚毛囊淺部真菌感染所致,患有嚴重腳氣病者亦可由於挖耳搔癢而傳染。
真菌性中耳炎的臨床表現與慢性中耳炎急性發作極其相似,所以臨床漏診率極高,尤期部分患者存在細菌混合感染,一半以上的患者發作初期誤診為普通細菌性中耳炎而套用抗生素滴耳,廣譜抗生素的套用使得與真菌相拮抗的細菌簇受到抑制,致使真菌繁殖更加迅速。真菌性中耳炎除了耳痛、耳鳴、流膿液、耳悶脹或堵塞感等普通中耳炎症狀外,外耳道深部常可見大量潮濕的灰白色糊狀或膜片脫落上皮堆積、霉樣痂皮或絨毛狀污物附著、黃色或黑色顆粒狀物貼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