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眉棱骨痛是因經氣不通致眉棱骨部或兼眼眶深部脹痛的眼病,相當於眶上神經痛。
歷史沿革
該病名見於《眼科闡微》。在《儒門事親》“頭痛不止”中已有“攢竹痛俗呼為眉棱骨痛者”的記述,《證治要訣》將眉棱骨痛包括在“眼眶骨痛”內。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本病類似於西醫學之眶上神經痛,其病因較為複雜,可能與上呼吸道感染、鼻竇炎、神經衰弱、屈光不正或經期有關。
病因病機
1、風熱之邪外襲,循太陽經脈上擾目竅而致。
2、風痰上犯,阻滯目竅脈道,清陽不能升運於目而發。
3、肝血不足,目竅脈絡空虛,頭目無所滋養而引發。
4、肝鬱氣滯,郁久化火,形成肝火,上炎目竅而導致。
診查要點
診斷依據
1、眉棱骨部疼痛,白天較輕,晚間疼痛明顯。
2、攢竹穴處(眶上切跡)壓痛。
3、視力疲勞,畏光羞明,常欲閉目。
相關檢查
眼部檢查:患眼眶上切跡處有壓痛。
辯證論治
辯證要點
本病有虛有實,或虛實夾雜。論治時宜局部辨證與全身辨證相結合,必要時針藥並施。
治療原則
祛風化痰通絡。
證治分類
(一) 風熱上擾
症狀:眉棱骨部疼痛,鼻塞,身熱,惡風。舌紅,苔薄,脈浮數。
治法:疏風清熱,散邪止痛。
方藥:驅風上清散加減。
常用藥:柴胡、黃芩、白朮、荊芥、枳殼、川芎、防風、羌活、獨活、前胡、薄荷、桔梗、白芷、甘草、蔓荊子、葛根。
(二) 肝火上炎
症狀:眉棱骨痛,眼脹痛,或有頭暈目赤,胸脅脹痛,煩躁易怒,口苦咽乾,小便短赤,大便乾燥。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數。
治法:清肝瀉火,解郁通竅。
方藥:洗肝散加減。
常用藥:當歸、生地、赤芍、菊花、木賊、蟬蛻、甘草、羌活、防風、川芎、蘇木、紅花、白蒺藜、青蒿、薄荷。
(三) 風痰上攻
症狀:眉棱骨痛,甚則眼眶深部脹痛,白天症狀較輕,暮後症狀加重,頭目眩暈,目喜閉,胸悶泛惡,納食不香。舌紅,苔薄白膩,脈弦滑。
治法:燥濕化痰,祛風止痛。
方藥:防風羌活湯加減。
常用藥:防風、羌活、細辛、川芎、半夏、半夏、白朮、黃芩、南星、甘草、天麻、僵蠶。
(四) 肝血不足
症狀:眉棱骨痛,羞明畏光,乾澀,不欲睜眼,不能久視,婦女月經期間症狀有加重趨勢。舌質淡,苔薄,脈細弱。
治法:滋養肝血,溫通目絡。
方藥:當歸補血湯加減。
常用藥:生地、熟地、當歸、川芎、牛膝、防風、甘草、白朮、天門冬、白芍、黃芪、桂枝、地龍。
其他療法
1、針灸治療:可取攢竹、魚腰、絲竹空、陽白、太陽、風池等穴;全身取委中、承山、崑崙、陽陵泉等穴,均以瀉法為主;亦可採用陽白透魚腰、攢竹透絲竹空,捻轉至局部有酸、脹、麻等得氣感即止,留針10-15分鐘,每日1次。
2、穴位注射:取2%普魯卡因注射液,或2%利多卡因注射液0.5ml加維生素B12注射液0.5ml注射於攢竹穴。
3、理療:於眶上切跡壓痛處作射頻溫控熱凝,或取艾葉、生薑適量炒熱溫熨。
轉歸預後
一般良好。
預防調護
1、有屈光不正者應及時矯正。
2、避免過用目力及熬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