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人的命運是由天定的,天意怎樣,必然在身體上表現出來。只要看骨骼相貌,就能知道其人的命運,例如經傳中記載,黃帝威嚴像龍,顓頊額闊如盾牌,帝嚳的牙齒成片,帝堯的眉生八色,帝舜的眼睛有雙瞳仁,大禹的耳朵有三個大窟窿,成湯的胳膊上有兩個肘,周文王有四個乳,武王不抬頭眼睛就可望到天,周公的背生得是彎的,皋陶的嘴狀如馬的嘴,孔子的頭頂中間凹陷。王充所描述這十二位聖人的特徵就是對上天的應驗。英國科學家最新研發出一種可診斷兒童是否患有遺傳疾病的電腦軟體。“辨臉識病”的三維圖像技術有助於及早發現兒童遺傳疾病,為治療爭取時間。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家亞歷山大·托多羅夫認為,不同的人對同一張臉得出相同的結論並不意味著面相和真實的人格特徵存在確定的聯繫。
發展
中國相面術
“相”字在漢語中意思頗多,其中“相貌”一詞用得較多。《荀子·非相》中有“形相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也”。舊時迷信通常觀察某人的容貌來測定其貴賤安危,吉凶禍福,這一技術被稱作“相術”,而做這一行當的人通常被稱作“相士”。中國有久遠的相術歷史,《漢書·藝文志》就有《相人》二十四卷,流傳民間的相術書有《麻衣相法》和《水鏡神相》等。
西方相面術
在西方,相面之術可以追溯至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就曾試圖根據面部特徵來推斷人的性格特徵。18世紀末,瑞士的詩人和相士拉瓦特爾將相術在歐洲發揚光大。達爾文當年欲登上“比格爾”號戰艦開始考察之旅時,船長費茲洛伊差點因達爾文的鼻樑不夠堅挺而拒絕他,因為他相信長這種鼻子的人是怕吃苦的。由此可見當時相面之術在歐洲的流行程度。
現代相面術
隨著科學發展,相術逐漸淪為偽科學。然而,相術在民間依然流傳,即使不通相術的人也常常對別人的相貌評頭論足,進而上升到對其道德的猜測。最近,心理學家開始重新探索麵相與人格之間的關係,一些研究成果讓人們得以從新的角度重新審視古老的相面之術。
第一印象
西方有句諺語“Don'tjudgeabookbyitscover”,中國話叫做“人不可貌相”。中西方會有類似諺語流傳於世,說明以貌取人是人類難以避免的通病,所以這些寶貴的訓誡之言會代代流傳。
一項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在十分之一秒的時間裡已經完成對陌生面孔的人格判斷:此人是否有同情心、是否值得信賴、是否有上進心、是否性格外向和是否有能力等,一旦這個印象形成就難以改變。並且,不同的人對同一張面孔的判斷還具有相當高的一致性。英國心理學家理察·懷斯曼在網路上進行了一次心理學實驗,結果發現人們確實能發現某張面孔所隱藏的個性信息,並且達成共識。
1966年,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招募了84名素未謀面的大學生,並將他們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的會面時間均不超過15分鐘,並且不允許他們進行交談,隨後心理學家要求他們根據外表特徵將同組的人在人格特徵上進行分類。採用的方法為同伴提名法,每名大學生要選出某個特徵表現最顯著的2~3名小組成員,和表現不顯著的2~3名小組成員,比如,最熱情的3個人以及最不熱情的3個人。研究人員發現,大學生對於小組成員的快速判斷同實際的個性相符,特別是對外向、責任心和真誠這三種特徵的評估更為準確。
然而,英國的研究人員指出,以上研究沒有嚴格地控制混淆因素:參與者會根據更多的特徵來進行判斷,比如身體姿勢、動作、服裝,而非僅僅依靠面部特徵。於是,他們採用面孔照片重新做了以上實驗,結果發現人們確實能夠根據面部特徵對一部分人格特徵做出準確判斷。但是,這些特徵都是一些極端特徵,面部特徵與人格特質的聯繫並不清晰。並且,相關的一些研究也均未報告出這種穩定的聯繫。從常識的角度,這點也易於理解:貌相老實的人未必就比面目猙獰的人更值得信賴。
以貌取人
研究結論
加拿大的研究人員發現,根據面孔的寬高比能夠預測人的攻擊行為,這一點在實驗室研究和對大學運動員、職業曲棍球運動員的研究中均得到了證實。在其面孔的寬高比計算公式中,面孔的寬度為兩顴骨點之間的距離,而面孔高度為眉毛下緣到嘴唇上緣之間的距離。所有的面孔測量都採用專業的圖像軟體對正面免冠數碼照片進行測量。隨後,研究人員通過實驗室任務考察了參與者的攻擊性,並且調查了實際生活中大學生運動員和職業運動員的攻擊性行為。他們發現,寬高比越大的人往往表現出更強的攻擊性,其中職業曲棍球運動員更具有代表性。那些寬臉的運動員在過去一個賽季中因惡意擊打、肘擊和鬥毆而受到處罰的累積時間更多。
生理相關
這個研究小組的最近研究結果發現,面部的寬高比例和男性唾液中的睪酮含量有關,寬臉的人唾液中有更高的睪酮含量。以往研究已經發現攻擊性行為和對攻擊行為的自我評分與睪酮水平的相關性顯著。一個可能的推測是:具有較高睪酮水平的男性會更高大、強壯、強勢,他們也更有可能擁有一張寬臉龐。長久的進化已經使得人們認為此類人更容易對他人發動攻擊,因為他們具備攻擊的“資本”。研究人員還針對人們是否會將寬臉龐的人判斷為更加好鬥進行研究。儘管研究還未結束,但他們的初步分析表明人們具有這樣一種判斷傾向。
慎用研究
然而,以上結果並不意味著人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就面部特徵進行判斷。決定一個人個性的因素太多了,面部特徵僅僅是其中的一個因素而已。“人不可貌相”的千年古訓一定是因為發生了無數因簡單地以貌論人的低級錯誤而發出的警示之言。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的判斷並不準確。美國布蘭迪斯大學心理學家萊斯利·澤布羅維茨指出,我們樂於以貌取人往往是出於對基本特點的一種過度概括。在自然界中,我們常常發現類似的情況。例如,某些蝴蝶和魚類身上經常長有眼睛狀的斑點,這些斑點往往能使得捕食者退避三舍,因為它們酷似一些更為危險的動物的眼睛,捕食者對這些信號懷有天然的恐懼。
進化角度
人們在取笑動物簡單化思維的同時,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犯類似的錯誤:對一副頤指氣使的面容感到敬畏,認為他們更有能力和領導才能;忽視一張樸實的臉孔,認為他們順從和天真。然而,就像鳥兒會對所有蝴蝶身上的眼睛狀斑點一概而論,人們也在過度簡化對某個人的認識。當然,從進化的角度來解釋,這種過度概括有一定的道理。英俊的面龐意味著健康的體魄和基因,因此對於物種的繁衍具有巨大的意義,而醜陋詭異的面容更有可能是由於患病和基因的變異。
最新理論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托多羅夫及其同事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該理論認為人們是根據相貌表現出的威脅程度來對他人進行判斷的。他們徵募了一批參與者,讓他們對一些面容平靜的照片進行自由評估,隨後分析合併所有的評估內容,結果發現人們在評估人臉時注重兩個主要因素:信賴性和強勢性。接著,他們採用計算機找出與這些人格特質相關的面孔特徵。隨後,他們採用一個製作三維面孔圖片的軟體隨機產生一系列面孔,並使這些面孔表現出相應的面部特徵,比如一張值得信賴的面孔會有一張U型的嘴和表現出驚奇的眼睛,而一張不可信的臉往往有下撇的嘴角和倒八字眉。他們還邀請了一批新的參與者觀看這些照片,並詢問各種問題,如“他(她)表現出什麼情緒?”。參與者的回答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看起來值得信賴的臉被一致認為是快樂的,而看起來不可靠的臉則被認為是表達了憤怒;強勢的面孔被認為更男性化和更具陽剛之氣,而順從的面孔被判斷為更女性化和更具陰柔之美。這個研究小組認為,進化使得人們具有根據面部特徵和表情來判斷他人的意圖和目的以及他們是否具備傷害我們的能力,而根據相貌進行個性判斷正是這一能力的過度概括。
相由心生
相的概念
相術中有句話叫做“相由心生”。“相由心生”本出自佛教經典《無常經》,佛曰:“世事無相,相由心生。”相學中“相”的意義一般是指面相,也指整個相貌,相由心生即是說有什麼樣的心境,就有什麼樣的面相,一個人的個性、心思與作為可以通過面部特徵表現出來。這裡的“相”不是指一時相貌的改變,而必須從長期的角度來理解。流傳甚廣的裴度的故事便是如此。據說唐朝裴度少時貧困潦倒。一天,在路上巧遇一行禪師。大師看了裴度的臉相後,發現裴度嘴角縱紋延伸入口,恐怕有餓死的橫禍,因而勸勉裴度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修養和應變能力。裴度聽從了大師善意的勸告。日後,裴度又遇一行禪師,大師看裴度目光澄澈,臉相完全改變,告訴他以後一定可以貴為宰相。這則故事通常用來提醒人們通過自身修養來改變命相。僅從這個角度來說,相面之學還有一點積極作用,相由心生,命由己造,人們才能看到努力和修養的希望。
相的改變
一個人的面部特徵的輪廓或許自出生已經確定,難以改變,即使現在的整容醫學能對面龐進行美化,但是這些美化也是建立在原有五官輪廓之上。美麗沒有常駐的道理,春花雖美,怎奈花期短暫,人的面孔也是如此。但是,人與花不同,當姣好的面容不再,一種新的美麗會綻放在眉眼之間,這種美麗叫做氣質。貪圖小利者終將是一張市儈的臉,而從容大度者必將是一張優雅的臉。20年前的一項心理學研究也說明了這一道理。該研究發現易怒的老人往往看起來乖戾,甚至在要求做出溫和的表情時也如此。一輩子的生氣、暴躁和痛苦會在面部肌肉上烙下永久的痕跡。林肯曾經說過,“一個人過了40歲,就應該為自己的面孔負責。”我們不要等到40歲再去怨恨這張臉吧!從現在開始,經由心的途徑來美化自己的面容。
面部實驗
英國心理學家理察·懷斯曼對人們能否根據面相正確判斷個性進行了研究。他們邀請熱心讀者提交他們的正面免冠數碼照片,並線上完成個性調查,以評定他們的幸運程度、幽默感、虔誠和可信賴性。最終有超過1000名讀者參與了這項研究。根據這些參加者在個性測驗中4個特徵的得分高低,研究人員將他們的照片分組,並採用面部融合技術將同組的面孔合成為一張面孔。
它的原理很簡單,首先確定一些面部關鍵特徵的坐標和尺寸,隨後計算不同面孔在這一特徵上的平均值。比如,如果一張臉是小鼻子而另一張臉是大鼻子,平均的結果就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鼻子。隨後,研究人員將代表不同個性的合成照片放在網上,邀請參與者線上實驗。超過6500人訪問了該網站。研究結果發現,人們對女性面孔的判斷準確性要高於對男性面孔的判斷準確性。有超過70%的人能夠正確辨認出幸運的面孔,有73%的人能夠正確辨認出虔誠的面孔。和先前研究一致,該研究發現對值得信賴的女性合成面孔有54%的人做出了正確判斷。這一比例在統計學上具有顯著的意義。
辨臉識病
軟體信息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兒童健康研究所教授彼得·哈蒙德是“辨臉識病”軟體的研發人。
他7年間輾轉世界各大醫院,為患有各種遺傳疾病的兒童拍攝三維圖像,分析圖像後為每種遺傳病人繪製面部特徵圖像。每幅特徵圖均由2.5萬個點構成,涵蓋最細微的輪廓變化。特徵圖經數位化處理後可作為診斷兒童是否患有遺傳疾病的依據。哈蒙德還藉助三維數字圖像技術建立一個健康兒童面部數據資料庫,分析數據後得到融合了健康孩子面部基本特徵的圖像。“辨臉識病”軟體可以有效捕捉兒童的面部三維圖像特徵,如果與資料庫的遺傳病人面部特徵圖大部分吻合,家長就可以及早發現孩子患病。哈蒙德說:“一些(遺傳病)症狀明顯。比如,你可以輕易識別一名唐氏綜合症患兒。5000種記錄在案的遺傳病中,超過700種遺傳病擁有不同尋常,但又難以察覺的面部特徵。”研究人員目前正在研究30種能改變人面貌的遺傳病特徵。迄今為止,“辨臉識病”已能辨別逾10種遺傳病。
診斷準確率
“辨臉識病”軟體根據資料庫的臉部特徵數據對兒童是否患有遺傳病做出初步判斷。醫生隨後根據電腦分析結果進一步檢查兒童的健康狀況,包括脫氧核糖核酸測試等。確診的費用比未經電腦排除疾病的費用大大降低。除此之外,這種篩查手段還可以節約時間、減輕兒童和家長的壓力。
哈蒙德說:“如果孩子患有未知疾病,家長可以首先帶他進行面部掃描,電腦確認後加速診斷過程,縮小基因測試的範圍。”據介紹,基因測試價格不菲,每一項耗費都在500英鎊(約合1000美元)至1000英鎊(2000美元)之間。哈蒙德建議:“如果能早些診斷出孩子患病,他們就可以及早得到適當治療,患上併發症的幾率也會降低,增加痊癒的可能性。”
英國媒體評論說,“辨臉識病”軟體讓之前單憑肉眼難以察覺的遺傳病無所遁形。例如,患有脆性X染色體綜合症的兒童外表與常人只是略有不同,他們雙耳大、下顎凸出、臉頰細長,但軟體可以及早分析兒童是否患有類似難以察覺的遺傳病。
測評報告中的數據顯示,“辨臉識病”軟體對10種遺傳病的診斷準確率均在90%以上。其中,診斷脆性X染色體綜合症準確率為92%,威廉士綜合症為98%,史密斯-馬蓋尼斯綜合症為91%。
名人相面
清朝的曾國藩具有異乎尋常的識人術,尤擅長於通過人的身體語言來判斷的對方的品質,性格,情緒,經歷,並對其前途作出準確的預言。某天,有新來的三位幕僚來拜見曾國藩,見面寒暄之後退出大帳.有人問曾國藩對此三人的看法。
曾國藩說:“第一人,態度溫順,目光低垂,拘謹有餘,小心翼翼,乃一小心謹慎之人,是適於做文書工作的。第二人,能言善辯,目光靈動,但說話時左顧右盼,神色不端,乃屬機巧狡詐之輩,不可重用。惟有這第三人,氣宇軒昂,聲若洪鐘,目光凜然,有不可侵犯之氣,乃一忠直勇毅的君子,有大將的風度,其將來的成就不可限量,只是性格過於剛直,有偏激暴躁的傾向,如不注意,可能會在戰場上遭到不測的命運。”
這第三者便是日後立下赫赫戰功的大將羅澤南,後來他果然在一次戰爭中中彈而亡。
例1:某日,李鴻章帶了三個人拜見曾國藩(李是曾的學生),請曾國藩給他們分派職務。恰巧曾國藩散步去了,李鴻章示意讓那三個人在廳外等候,自己去到裡面。不久,曾國藩散步回來,李鴻章稟明來意,請曾國藩考察那三個人。曾國藩搖手笑言:“不必了,面向廳門,站在左邊的那位是個忠厚人,辦事小心謹慎,讓人放心,可派他做後勤供應一類的工作;中間那位是個陰奉陽違,兩面三刀的人,不值得信任,只宜分派一些無足輕重的工作,擔不得大任;右邊那位是個將才,可獨當一面,將大有作為,應予重用。”
李鴻章很是驚奇,問:“還沒用他們,大人您如何看出來的呢?”
曾國藩笑著說:“剛才散步回來,在廳外見到了這個人。走過他們身邊時,左邊那個態度溫順,目光低垂,拘謹有餘,小心翼翼,可見是一小心謹慎之人,因此適合做後勤供應一類只需踏實肯乾,無需多少開創精神和機敏的事情。中間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可等我走過之後,就左顧右盼,神色不端,可見是個陽奉陰違,機巧狡詐之輩,斷斷不可重用。右邊那位,始終挺拔而立,氣宇軒昂,目光凜然,不卑不亢,是一位大將之才,將來成就不在你我之下。”曾國藩所指的那位“大將之才”,便是日後立下赫赫戰功並官至台灣巡撫的淮軍勇將劉銘傳。
例2:曾國藩任兩江總督時,有人向幕府推薦了陳蘭彬,劉錫鴻兩人。陳蘭彬,劉錫鴻頗富文藻,下筆千言,善談天下事,並負盛名。接見後,曾國藩對陳、劉二人作了評價:“劉生滿腔不平之氣,恐不保令終。陳生沉實一點,官可至三四名,但不會有大作為。
不久,劉錫鴻作為副使,隨郭嵩燾出使西洋,兩人意見不和,常常鬧出笑話。劉寫信給清政府,說郭嵩燾帶妾出國,與外國人往來密切,“辱國實甚”。郭嵩燾也寫信說劉偷了外國人的手錶。當時主政的是李鴻章,自然傾向於為曾門的郭嵩燾,將劉撤回,以後不再設副使。劉對此十分怨恨,上疏列舉李鴻章有十大可殺之罪。當時清政府倚重李鴻章辦外交,上疏留中不發。劉錫鴻氣憤難平,常常出語不遜,同鄉皆敬而遠之;劉設席請客,無一人赴宴,不久憂鬱而卒。陳蘭彬於同治八年(1869年),經許振煒推薦,進入曾國藩幕府,並出使各國。其為人不肯隨俗浮沉,但志端而氣不勇,終無大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