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拇指龍類(Ankylopollexia)是禽龍類的一個演化支,生存於侏羅紀晚期到白堊紀晚期的各大陸。這個演化支包含:彎龍、禽龍、豪勇龍、鴨嘴龍科。直拇指龍類是群大型草食性恐龍,某些物種可生長至15米,接近某些大型獸腳類恐龍,例如山東龍。
在1986年,保羅·塞里諾(PaulSereno)建立直拇指龍演化支,以包含彎龍科、硬棘龍類。名稱意為“堅挺的拇指”,意指圓錐狀的拇指指爪,保羅·塞里諾認為這代表這演化支的共有衍征[1]。
相關詞條
-
鳥腳類恐龍
鳥腳類恐龍出現於侏羅紀早期,一直延續到白堊紀晚期,在地球上生活了一億多年。由於它們用強壯的後肢奔走,有的地方很像鳥,所以叫鳥腳類。這類恐龍的前上頜骨發育...
鳥腳類恐龍種類 早期鳥腳類恐龍 其他鳥臀類恐龍 鳥腳類的牙齒 -
埃德蒙頓龍
埃德蒙頓龍(學名Edmontosaurus),又譯艾德蒙托龍、愛德蒙脫龍,是鴨嘴龍科下的一屬恐龍,生活於上白堊紀的麥斯特里希特階,距今約7100萬到65...
種類 形態特徵 物種學史 棲息環境 生活習性 -
重爪龍
重爪龍,原意屬名為堅實的利爪,沃克氏重爪龍的爪子比較其體軀而言真是龐大,重爪龍屬於食肉的獸腳類恐龍,以前肢有大的爪而得名。重爪龍發現於英國南部,與其它的...
基本資料 簡介 形態特徵 食性 發現與命名 -
大板龍
大板龍意為\"平板的爬行動物\",是生存於2億1000萬年前,晚三疊紀的古老恐龍。體長6-8米,身高3.6米,體重5噸左右,據考古研究它是生活在地球上食...
自然界的一種古老動物 簡 介 分類 發現地點 形體特徵 -
賴氏龍
賴氏龍(屬名:Lambeosaurus)又名蘭伯龍,意為“賴博蜥蜴”,是鴨嘴龍科的一屬,生存於晚白堊紀的北美洲,約7,600萬年前到7,500萬年前。賴...
形態特徵 物種學史 生活習性 -
無畏龍
無畏龍(屬名:Ouranosaurus),意為“勇敢蜥蜴”,是種奇特的禽龍類,生存於早白堊紀,約1億1000萬年-9500萬年前的非洲。豪勇龍身長7米,...
形態特徵 生活習性 物種學史 -
平衡恐爪龍
在Cloverly組,常在腱龍化石的附近發現恐爪龍的牙齒。 基於在同一位點發現大量恐爪龍的骨骼,且在腱龍的附近發現恐爪龍的牙齒,估計恐爪龍是獵食腱龍的。...
描述 分類 發現與命名 更多發現 影響 -
板龍[早期恐龍]
板龍意為"平板的爬行動物",是生存於2億1000萬年前,晚三疊紀的古老恐龍。體長6-8米,身高3.6米,體重5噸左右,據考古研究它是生活在地球上食植物第...
簡介 分類 發現地點 形體特徵 發現與種 -
南陽龍
南陽龍(屬名:Nanyangosaurus)是鴨嘴龍超科的一屬,是種先進禽龍類,禽龍類後來演化出真正的鴨嘴龍類。南陽龍生存於早白堊紀,它們的化石於中國河...
概述 類別 歷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