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雲峰[美國Tulane大學終身教授]

澄海的年輕2005年6月20日早晨,美國華盛頓白宮,2005年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頒獎儀式正在這裡進行,布希總統親自向20多名卓越的科學工作者授獎,並對他們的貢獻表示感謝。在這些精英中,有一名專攻納米技術的華裔科學家、年僅37歲的美國Tulane大學終身教授,他叫盧雲峰。面對金光閃閃的榮譽,這位籍貫廣東人事後深情地說:“今天的成就,離不開我的父母,是他們含辛茹苦培育了我和我的兄弟姐妹,這份榮譽屬於他們二老!”。

人物生平

    2005年11月9日下午,一抹夕陽斜照在澄海文川路一間普通樓房的客廳里,一對年過花甲的老夫婦正平靜地看著兒女們的照片,欣慰的笑容又一次在布滿滄桑和皺紋的臉上泛起……他們體味過家徒四壁的貧寒,他們經歷過普通人難以想像的艱辛,他們耗盡所有的心血,培養出一個博士後、一個碩士、一個學士,其中次子盧雲峰的成就最為出色。“有付出有收穫,兒女們的成就是我們最大的安慰。”67歲的盧振岳謙遜地說。 
    這個家,這對父母和他們的兒女,有一個讓人淚流滿面的故事…… 
    供子女讀書不惜賣床板 
    1987年夏天,對於澄海法院工作人員盧振岳一家來說,摻雜著太多的歡樂和憂慮。 
    高考放榜了,次子盧雲峰和大女兒盧純青以優異成績分別考上吉林大學化學系和西北大學化學系,而此時,長子盧峰剛剛研究生畢業,小女兒還在念書。盧振岳每月100多元的工資該如何安排?苦惱和喜悅總是這樣如影隨形。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貧窮一直是這個家庭的常態,而子女勤奮好學也是盧家向來的氣質。盧家至今還保存著1979年的一本工分記分本,上面赫然出現了“雲峰”的名字。當時年僅13歲的他,過早地分擔了家庭的重擔,每天他的名下總是記著不足1分的積分,這已經是一個小孩所能付出的最艱辛的勞動。那個時候,盧振岳還在蓮下中學教書,每月40多元的工資,除了生活,還要同時供4個孩子讀書。從小就十分懂事的盧雲峰放暑假總是和母親一起下田割稻,賺些工分,為家庭增加一點收入。儘管家境十分艱難,盧振岳和妻子陳梓方仍然咬緊牙關,支持孩子們求學。他們深信,知識一定會改變孩子們一生的命運。就是這個負重前行的家庭,在供大兒子讀完研究生後,又有兩個孩子同時接到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一個遠赴東北,一個奔往西北。 
    雖然長子已經研究生畢業,但遠在外地,收入也僅能維持自己的生活。為了讓姐弟倆順利上學,盧振岳想盡一切辦法。微薄的積蓄加上親朋的資助,仍然未能成事,他無奈把家中的最後一大“財產”———床板拆下來,賣了28元……就這樣東借西湊,姐弟倆終於踏上求學的漫漫長路。 
    孩子們離家前,盧振岳對姐弟倆說了一句話———“家裡一定保證你們吃得飽,衣服破舊點不怕,只要在北方不挨凍就行!”每個月到了發工資的那一天,盧振岳總是將100多塊錢分成3部分,50元寄給吉林的盧雲峰,50元寄給西安的盧純青,所剩無多的工資,還有妻子做手工活辛苦掙來的一丁點收入,就是家庭全部的生活費用。 
    艱辛求學四年啃窩窩頭 
    為了儘可能地省出錢來供孩子們求學,盧家的“在家人員”幾乎把一分錢掰成兩半。 
    每天,盧振岳等到市場散市才走向市場,買來最便宜的蔬菜和小魚仔,撒上鹽,煮熟了就是今明兩天的菜。夫妻倆不敢有一分錢“奢侈”的開支,包括購置一件衣服,買一雙鞋……盧振岳在法院工作,審理案件時往往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後來一位領導實在看不過去,非常關心地送給他一件新衣裳。每年暑假一到,新學年即將開始,盧家也進入一年中最緊張的時刻,千方百計籌錢使夫妻倆身心疲憊。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成績優異的小妹讀完國中便沒有辦法繼續讀下去,當起臨時工掙錢支持哥哥姐姐念大學。後來,功成名就的大哥大姐最疼愛的就是這個讓他們備感愧疚的小妹妹。他們知道,為了這個家,為了他們的成功,小妹付出得太多太多! 
    盧振岳清楚,每月50元的生活費對於在外讀書的孩子來說肯定捉襟見肘,而姐弟倆更加深知,父母這50塊錢是多么來之不易!遠在冰天雪地的北國,姐弟倆靠窩窩頭、乾飯和包心菜度過每日三餐,他們不敢買一件衣服,褲子破了就用膠布貼上,直到回家時衣褲上的膠布已經“星羅棋布”,勤勞的母親趕緊藉此機會幫他們修修補補。除了省吃儉用,他們努力學習,目標就是獎學金!4年大學,姐弟倆幾乎年年都拿到學校的獎學金,100多元的獎學金對窮學生來說,無疑是最興奮的事情,然而,誰又知道,其中浸透著他們多少日夜苦讀的汗水。 
    遊子在外,父母牽掛,兒女又怎不盼望著回家見爹娘?但4年大學生涯,雲峰僅回家兩趟,原因很簡單,回家需要“一大筆”費用,而且留在學校過寒暑假,可以爭取更多時間鑽研功課。 
    雲峰在大二寒假回家的經歷充滿了“戲劇性”。那一次,雲峰從吉林乘火車到廣州,誰知剛下火車就遭到搶劫,身無分文。正當他徘徊街頭一籌莫展之際,一名開車前往潮汕的海南貨車司機了解到這名大學生的遭遇後,熱情地把他送到揭陽,然後掏出10塊錢讓他自己乘車回澄海。現在盧雲峰仍然對這個好心的司機十分感激,但卻無法再找尋他的蹤跡了。至今說起孩子的這次回家,盧振岳依然感慨不已:雲峰迴家後,認真地跟父母講,家中每個月只寄45塊錢就行了,這樣可以省下5塊錢彌補家用。在學校生活費不足,他有信心爭取獎學金補上。後來事實證明,他做到了! 
    盧雲峰笑傲納米“江湖” 
    窮人的孩子更懂得父母的艱難,品味生活苦澀的學生更懂得珍惜寶貴的學習機會。1991年,雲峰大學畢業,隨後到中科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攻讀研究生,姐姐盧純青畢業後則分配到廣州石化工作。1994年,雲峰順利獲得碩士學位,同年赴美國新墨西哥州大學化工系攻讀博士學位。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投身一門新興學科———納米技術的研究。1998年,雲峰獲得博士學位,開始在美國國家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2001年應聘成為美國Tulane大學化工系的助理教授。 
    今年,雲峰被直接提升為正教授並授予終身職位。在美國,終身教授被稱為“永遠不會失業的職業”,而短短4年便從一名助理教授成為終身教授,更是鳳毛麟角。盧雲峰用自己堅實而飛快的步伐,走出了一條令人驚嘆的閃光軌跡! 
    納米技術是一種用單個原子、分子製造物質的技術,是一門交叉性很強的綜合學科,研究的內容涉及現代科技的廣闊領域。自從踏上美國的那天起,雲峰就開始投身這項新技術的研究,並取得累累碩果,無法一一列舉,只能簡述其中一二:目前,他的研究項目在一些方面已經領先世界納米技術水平;至今,他已經有5篇論文刊登在國際最權威的科學雜誌《自然》雜誌上;2000年,他的博士論文被美國化學學會評為優秀博士論文獎,須知,每年僅有一人能獲此殊榮;去年成為美國國家基金會的項目評審員;今年6月份,被授予美國青年科學家(化學)總統獎……每一份成就都源於盧雲峰日以繼夜的工作,為了多出成果,在科學領域為人類作出更多貢獻,他往往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一天只睡4個鐘頭。 
    雖然遠隔重洋,但云峰沒有忘記祖國,依然心繫故土,努力為中國的納米技術研究作貢獻。每年暑假,他都要回國,在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挑選博士、碩士研究生,爭取為祖國培養更多的頂尖科學人才。 
    “孩子進步是最好報答” 
    澄海文川路那間普通樓房的客廳里,牆上掛著盧雲峰等獲得“總統獎”的科學家們與美國總統的合影,照片的下角是布希總統的親筆簽名。客廳的窗邊,盧振岳老夫妻倆正坐在茶几旁悠閒地泡著工夫茶,窗外陽台上的盆景秀美悅目,朴樸素素的書香人家充滿了淡雅的氣息。咬緊牙關經歷了貧寒的考驗,矢志不移把孩子們送上科學殿堂的盧振岳夫婦擁有幸福安康的晚年。 
    “我們從不開口向孩子們提任何要求,只要他們能進步,就是對我們最好的報答。”盧振岳真誠地道出自己的心聲。和父母一起品嘗生活酸甜苦辣的孩子們又怎會忘記父母為他們付出的心血,他們無不時刻關心著這對父母的身體和生活,盧雲峰每隔兩三天就從美國打來電話問候二老,幾年前還把二老接到美國住了一個多月。最近雲峰工作生活的所在地——紐奧良遭遇洪水襲擊,他安全地撤離後,擔心家鄉的父母牽掛擔憂,每天都致電回家,給家裡報平安。 
     多年來含辛茹苦培養兒女,兩位老人也落下不少病,有時身體不舒服,他們從不主動告訴子女。“孩子們都忙,我們的問題能自己解決的儘量不給孩子們添負擔。” 
    這樣的父母,這樣的家庭,怎不令人肅然起敬! 
    盧雲峰的澄中情結 
    近日,山頭都市報記者對遠在美國紐奧良的盧雲峰進行電話採訪。交談中,盧雲峰既深情表達出對父母的感激,又流露出對母校澄海中學的眷戀。在這位海外遊子的心中,有一個濃濃的澄中情結。 
    從1981年到1987年,盧雲峰在澄海中學度過了國中、高中的學習生涯,並從這裡邁出了追求科學裡程的第一步。“在澄中的6年是我最難忘歲月,這裡形成了我的性格,我的人生觀、世界觀。這裡的學風為同學們創造了努力學習的氛圍,我為自己是澄中的畢業生感到自豪,我感謝老師們,尤其是鄭老師!” 
    盧雲峰所說的鄭老師就是他的國中班主任、數學老師、如今的澄中校長鄭楚欽。近年來,雲峰每次回國,都要上鄭校長的家門看望敬愛的老師和師母。鄭校長向記者這樣介紹自己的高徒:“雲峰的特點是勤于思考、充滿正氣、積極向上。學習中碰到難題一定要刨根問底;在班裡發現個別同學違反紀律,身為班幹部的他會馬上站出來批評制止;雖然家庭生活十分艱苦,但他始終保持樂觀和積極的精神面貌。” 
    鄭校長至今珍藏著盧雲峰和同學們送給他的畢業贈言本,在雲峰的留言中,記者看到這樣一段話:“老師,我總希望著這么一天,當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屹立於世界東方時,我能登上科學的寶座,摘到王冠上的珍珠,帶著微笑,作為一名祖國的建設者來見我親愛的老師……”每逢翻開這本贈言本,看到雲峰的深情話語,鄭校長不由得心潮澎湃。 
    今年澄海中學建校90周年的時候,盧雲峰在給母校的賀信中寫道:“在這20多年的拼搏奮鬥中,我深深感到是母校為我們插上了翱翔的翅膀。母校六年的學習生活,不僅教給我們知識,使我們打下了堅實的文化基礎,而且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使我們懂得了怎樣做一個有益於祖國、有益於人民的人。難以忘記,敬業的老師;難以忘記,友愛的同學;更難以忘記,那段真真實實成長的日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