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舍那佛

盧舍那佛

盧舍那佛:報身佛,義曰:光明遍照,又作“淨滿”。報身佛是表示證得了絕對真理獲得佛果而顯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是行六度萬行功德而顯佛之實智也。對於初地以上菩薩應現之報身,報身處於實報莊嚴土。

佛像文化

盧舍那佛 盧舍那佛

龍門石窟成千上萬的造像中,體形最大,形態最美,藝術價值最高的要數奉先寺主尊盧舍那大佛了。奉先盧舍那大佛,佛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0米,位居佛龕中央,豐頤秀目,嘴角略翹,稍含笑意,微微俯視的雙眼恰同信徒們仰視的目光交會,形象既莊嚴雄偉又不失睿智慈祥。她是唐人心中美與智慧的化身,也是中國現存最完美、最知名的佛教造像之一,她不僅是當今龍門石窟最具標誌性的作品,同時更是中國唐代佛教雕刻藝術的代表作。盧舍那佛是報身佛的名字,也是對佛真身的尊稱。大佛通高十七米多,僅耳朵就有一米九。在佛經中,盧舍那是佛在顯示美德時的一種理想化身。

奉先寺大盧舍那像龕是唐高宗及武則天親自經營的皇家開龕造像工程,工程設計和施工是由高宗親自任命制定。為此,武則天曾經與鹹亨三年捐出“脂粉錢二萬貫”。而當地更是傳說盧舍那大佛就是武則天的化身。盧舍那佛被賦予了女性的形象:面容豐腴飽滿,修眉細長,眉若新月,眼瞼下垂,雙目俯視,嘴巴微翹而又含笑不露,她莊重而文雅、睿智而明朗。

報身佛

盧舍那佛(中台禪寺) 盧舍那佛(中台禪寺)

盧舍那佛,梵文 Locanabuddha,即報身佛,是表示證得了絕對真理,獲得佛果而顯示佛智的佛身。 “盧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廣大,光明普照。 盧舍那這個名字其實就是法身“毗盧遮那”(漢譯:大日如來)的簡稱,釋迦牟尼佛在立名時,把他的報身和法身立在同一個名中,表示法、報不二。  佛有三身,法身即是最本質、最圓滿的智慧,是無相可言的。法身佛就是宇宙的人格化,一切佛的智慧和宇宙本身平等不二,所以一切佛的法身根本無分別,都是摩訶毗盧遮那佛(漢譯為大日如來)。 報身是佛的修行依因果感召而來的報應身,是修行圓滿、大徹大悟的表現。阿彌陀佛、藥師佛等都屬於報身佛,盧舍那佛也是。釋迦牟尼佛原本是蓮華藏世界中,盧舍那座下的十地菩薩,也是盧舍那的化身、分身之一,他來到娑婆世界,依照法門修行而成就了盧舍那的報身。 盧舍那佛是報身佛(毗盧遮那佛是法身佛,釋迦牟尼佛是應身佛)

法身佛

法身佛(毗盧遮那佛) 法身佛(毗盧遮那佛)

毗盧遮那佛,梵音名號Maha^vairocana,漢譯:大日如來,是佛教密宗至高無上的本尊,是密宗最高階層的佛,為佛教密宗所尊奉最高神明。密宗所有佛和菩薩皆自大日如來所出,在金剛界和胎藏界的兩部曼荼羅中,大日如來都是居於中央位置,他統率著全部佛和菩薩,他是佛教密宗世界的根本佛。

大日如來依梵音可譯成毗盧遮那佛,“如來”即是“佛”的意思。大日如來名稱出現在公元七世紀善無畏三藏翻譯的《大日經》里。“大日”是除一切暗遍照宇宙萬物,能利養世間一切生物,大日之光為不生不滅。“大日”之意勝於太陽。摩柯“為大,毗盧遮那”是光明遍照之意;又譯大光明遍照,亦稱遍照如來。大日如來是遍照一切世間萬物而無任何阻礙的法體,眾德圓滿,智慧之光遍照一切處,無晝夜之分, 世間與出世間的一切有情無情,都能受到恩惠, 啟動萌生佛心,獲不可思議之成就。《大日經疏》記載:“如來日光遍照法界,亦能開發眾生善根,乃至世間事業由之成辦。”

其名有三義,即:(一)除暗遍明義,謂如來智慧日光遍一切處,作大照明,無有內外、晝夜之別。(二)眾務成辦義,謂如來日光遍照法界,能平等開發無量眾生之善根,乃至成就世、出世間種種殊勝事業。(三)光無生滅義,謂佛心之日雖為無明所覆障,而無所減;究竟如法實相三昧圓明,而無所增。以如此諸種原因,故世間之日不可為喻,但取其少分相似處,故加以‘大’字。

大日如來真言:唵-縛日羅-馱傻

應身佛

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Sakyamuni 公元前565年至公元前486年),本名悉達多,意為“一切義成就者”(舊譯“義成”),姓喬達摩(瞿曇)。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屬婆羅門種。

“釋迦牟尼佛”,釋迦佛是我們的本師;本師者,根本教師。西方阿彌陀佛、東方阿閦鞞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釋迦佛說出來的。設若釋迦佛不說,我們連一尊佛,亦不會知道。因此,我們稱念釋迦佛名號時,特加“本師”二字,稱曰:“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以表感念佛恩,特別尊重!我們對於本師的名義,尤應留心詳記。

梵語“釋迦牟尼”,華言能仁寂默。“能仁”者,能以仁慈一切眾生,“寂默”者,不著相。“寂”是不著身相;所謂“不離菩提場,而至鹿野苑”。終日出入往返,著衣吃飯,及至赤足走遍全印度,悉皆寂無身相。“默”是不著語相;所謂“終日說法,無法可說”。乃至說法四十九年,不曾說出一字,是皆默無語相。茲再詳解其義:能仁者,是大悲;寂默者,是大智。凡夫有悲無智,二乘有智無悲,菩薩雖具悲智,而未能究竟。佛是大乘極果聖人;大乘者,即是大白牛車(比喻)。這輛大白牛車,有兩個輪子,一個是悲輪,一個是智輪。釋迦佛駕著這輛大白牛車,悲智二輪,一齊雙運,普載一切眾生,由凡夫地越過化城,直抵寶所。唯佛一人,悲智雙運,究竟圓滿,故號為能仁寂默。一切萬法,悉皆含攝於悲智二法之中,故稱為萬德洪名。又能仁是事,寂默是理,理事無礙故號能仁寂默。又能仁是相,寂默是性,性相圓融故號能仁寂默。又能仁是俗諦,寂默是真諦,真俗一如故號能仁寂默。廣而言之,三藏十二部,一切功德莫不具足於釋迦牟尼四個字中,故稱為萬德洪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