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安峰

盧安峰

只要不讓我種田讓我乾什麼都行盧安峰今年45歲,已經是東陽小有名氣的手工藝大師。 在盧安峰的記憶里,上國中時,每次晚自習回家,爺爺總是給他留了點“打鑞”的活,並在一旁耐心地指導他。 由於製作的人越來越少,盧安峰更加講究錫藝技術。

簡介

盧安峰今年45歲,已經是東陽小有名氣的手工藝大師。16歲時,他就跟著爺爺學“打”。其從事的永康錫藝,已經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名錄。

盧安峰正在製作錫器 盧安峰正在製作錫器

生平事跡

只要不讓我種田讓我乾什麼都行

盧安峰今年45歲,已經是東陽小有名氣的手工藝大師。16歲時,他就跟著爺爺學“打鑞”。“我小時候很調皮,從沒想過自己以後會從事這么一份需要耐心的工作。”盧安峰笑著說。
在盧安峰的記憶里,上國中時,每次晚自習回家,爺爺總是給他留了點“打鑞”的活,並在一旁耐心地指導他。現在隨著年齡的增長,盧安峰越來越感覺到爺爺對自己的用心良苦。爺爺曾經說,相比於泥水匠和木工,錫藝是一門終身的技藝,即使將來年老,仍然能繼續從事。
小時候,盧安峰的母親每年都會種一些糧食,經常把盧安峰和他的幾個妹妹拉到地里幹活,小小年紀的他們只能眼睜睜看著別的孩子放學或者周末在玩耍,而自己卻只能在地里幹活。於是,他暗暗下了決心:“只要不讓我種田,讓我乾什麼都行。”最終,因為這個因素和爺爺的影響,盧安峰繼承了爺爺的手藝。
當時,爺爺盧福土是當地最有名的打鑞師傅,天資聰明,只要師傅一點撥立馬知道怎么做了,他的錫製品幾乎無人能比。爺爺親手製作的一套“五祀”(“五祀”指一隻香爐、兩隻燭台和兩隻花瓶,是以前祭祀用的器皿)雖然已經發黑,但他至今像寶貝似地珍藏著,放在客廳柜子的正中央。這對他來說不僅僅是套寶貝,更重要的是能經常激勵自己。爺爺的一句話至今銘刻在盧安峰的內心深處:“做就要做好,要么就別做。”久而久之,盧安峰在爺爺細心教導下,技藝突飛猛進。27歲時,他在當地就已經是個響噹噹的人物,村里很多人都對他的技藝讚不絕口,也得到了同行的認可。

技術精益求精適合市場需求

“你看這個燭台有方的,也有圓形的;整個花瓶有大的,也有小的”、“這隻鹿身體部分全採用空心技術,只有四隻腳是實心的,這樣才顯得矯健”……盧安峰一一介紹起他的得意作品。
記憶中錫製品只有燭台、酒壺、茶壺,卻很少見到這么多品種。他把祖傳和自行摸索相結合,不僅在技術上更精湛,種類也更加多樣,以適應市場需求。
由於高純度錫器,具有較好的保鮮作用,貯藏茶葉、藥材色味經久不變,錫制酒具盛酒冬暖夏涼、醇厚清洌;錫制花瓶插花水質鮮活,有延長花期不易乾枯的特殊功能。因此,錫器越來越受歡迎。對於盧安峰來說,一年到頭,基本沒有淡季,也沒有休息的時間。
與過去打鑞採用50%純度錫不同的是,現在盧安峰的錫製品全部採用99.5%~99.7%的純錫製作而成。他說,錫是一種質地較軟的稀有金屬,熔點低,可塑性強,價值僅次於白金、黃金、銀;具有殺菌、無毒、不易氧化、富有光澤的特點,採用這樣純度的錫,可以放置多年而不發黑。正是掌握了錫的特性,盧安峰大膽創新,不僅在技術上更加精益求精,而且相繼做出了“龍鳳呈祥”、雲鶴燭台等,栩栩如生。例如他柜子上擺放的鳳凰,兩翼用薄錫片製成後安裝上去,只要風一吹,羽毛就能呈現出動感,煞是生動、好看。
去年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人到他家參觀後,稱他為“東陽民間錫藝大師”,還給他掛了牌匾。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人裝修房子很注重室內擺設。而對於純手工加工的錫製品,更多的人把它看成了藝術品。“很多人買這些東西都是為了收藏,很少有人捨得拿出來用。”盧安峰說,很多人嫁女兒時都喜歡到他這裡買套錫器作為嫁妝,這既是種習俗,也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番心意。
雖然錫價格不斷上漲,錫器的價格也不斷上揚,但盧安峰的生意還是絡繹不絕,由於是純手工,製作很費時,盧安峰經常要回絕一些生意。他說,很多人都是早早地預訂了。即使他和妻子金芳兩人每天經常一做就是十五六個小時,但還是來不及做。

盧安峰把玩他的錫器 盧安峰把玩他的錫器

錫藝後繼乏人老盧選擇堅守

盧安峰所在的東陽城東街道寀盧村,由於地處東陽江和白溪江的交匯處,水災頻繁,村民種的糧食經常遭受洪水的襲擊。於是,打鑞就成了村民謀生的技藝,在明朝時期打鑞就是該村的第一大產業。上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村里60%的村民都挑著擔子走街串巷,上門打鑞,遍及東陽各個村莊,甚至還到義烏、浦江等地。到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幾乎全村的村民都在做這個行當。
據盧安峰迴憶,他家裡那時是爺爺、他自己還有兩個妹妹四人打鑞,母親一人挑擔四處賣錫製品。當年僅僅靠向別人借貸46公斤鑞發家起步,由於母親比較會做生意,經常挑到東陽的南馬、千祥等地去賣,每副燭台也能賺3.5元至4元,那時候平均每天能賺10多元,已經算是賺錢大戶了。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出門做生意,真正從事打鑞的人越來越少,如今真正是祖傳手藝的幾乎僅剩盧安峰一人。儘管這樣,他還是不捨得放棄這么多年堅持的行當。
由於製作的人越來越少,盧安峰更加講究錫藝技術。以前製作時只為數量,只要能做起來就好,而現在講究做得精且細緻。他說,做錫器這種活,不能計較時間,錫藝是靠磨出來的。
從鑞的融化,到把鑞汁澆到鑞板上,到下料後焊接,再到製作毛坯和拋光,最後根據訂貨人需要在鑞上雕畫,每道程式盧安峰都費盡心思。現如今的盧安峰一直記得爺爺那句話,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技藝上,他說不管以後有沒有接班人,他會把手頭的每件錫器做得儘可能完美。
談到自己有沒特別想製作的作品,“我最想製作‘八寶’,所謂‘八寶’指八仙手中所拿的那八件法寶。”盧安峰說,他10年前曾在義烏一個村莊裡見過,記憶有些模糊了,但對於“八寶”的精美程度,至今記憶猶新。

作品

錫器方香爐

盧安峰向記者展示他的得意之作錫器方香爐盧安峰向記者展示他的得意之作錫器方香爐

永康錫藝

永康的錫器製品多用於製作生活日用品、傳統嫁妝、儀仗道具及佛事法器等。宋代以降,錫器逐漸在民間普及,成為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時,打錫器成為一門重要的民間手工藝。
永康的錫器工藝,至少可上溯至宋代。在永康,打錫工匠世代相傳,從業人數眾多。永康風俗,姑娘出嫁,娘家人往往要送一套錫器。
20世紀80年代末,永康從事小五金工藝的人數有4萬多。永康芝英、峴口一帶打錫藝人較為集中。近年來,隨著塑膠製品、鋁製品等替代物的出現,作為日用品的錫器的市場需求萎縮,傳統的打錫藝人已很少了。
永康錫藝今年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名錄。著名藝人有永康市芝英街道芝英三村應業根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