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65年畢業於北京體育學院,後在山西晉東南體委、晉東南文化局、展覽館等單位工作。1981年再度畢業於北京體育學院,獲碩士學位,留北京體育學院任教,1995年評為教授,1997年評為博士生導師。2000年5月調至華南師範大學。
人物思想
在開創中國體育社會學和民眾體育學的過程中,堅持體育的民間思想,倡導大眾的體育民主權利,力主體育的體制改革,解決體育的社會問題;最早提出體育的休閒思想;提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體育社會學理論體系和教學方法。
承擔課題
承擔了《中老年健身諮詢系統研究》、《關於構建體育人文社會學理論框架的研究》等兩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以及多項省部級課題。在數十次參加國際、國內論壇上做主題發言。
擔任職務
曾任中國體育科學會理事、體育社會科學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體育發展戰略委員會委員,現任中國社會學會理事,中國社會學會體育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中國體育行業職業鑑定專家組聘任專家,廣東省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社會科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體育社會學會名譽副主任委員。
多年來在體育社會學、民眾體育學、體育文化學、體育管理學、體育新聞學、體育法學、奧林匹克運動等學科均有涉獵,編著有《體育的社會文化審視》、《體育社會學教程》、《中國體育社會學》、《體育的社會文化審視》、《生命與運動》、《體育社會學》、《全民健身與生活方式》、《中國體育社會學評說》、《體育人文社會學概論高級教程》、《中國體育文化縱橫談》、《體育文化憂思錄》等書,參與了《民眾體育學》、《中國體育概論》、《體育運動心理學》、《體育管理學》、《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教材》、《社會體育學》、《體育基本理論教程》等教材的編寫,其中一些教材還擔任了主編。
曾任《新時期新名詞詞典》、《中華文明史》、《套用寫作大百科》撰稿人,《東方文化詞典》編委,《中國文化大典》執行副主編,《華夏簡明百科全書》學術委員會委員、體育卷主編,《體育科學詞典》執行副主編,《職工體育全書》主編。
教學工作
執教40年來,始終堅持在教學第一線工作,在教學工作中熱愛學生,熱愛講台。注重教書育人,以身作則;注重運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注重及時注入新知識、新觀點;注重教學藝術,教學語言修養;注重科研成果與教學工作的有機結合;注重嚴格要求,實現民主教學。課堂教學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1997、2005年所任課程先後被學校評為優質課。
長期擔任本科教學,函授教學,開設體育社會學、民眾體育學、體育概論、社會體育導論、體育人文社會學概論、世界宗教與民俗等課程。1990年代以來,培養博士生、碩士生百餘人。
學術活動
受國家體育總局、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各體育組織、地方體育局,以及基層單位邀請講學百餘場,客群兩萬多人。曾在美國科羅拉多國際體育協會聯合會年會、日本東京、仙台、名古屋等大學、匈亞利國際田聯會議上講學,還多次到香港、澳門等地講學,或參加學術活動。參加了歷屆中國體育科學大會,多次做主旨報告或主題發言。多次參加國際國內論壇活動,如在北京論壇、第九屆世界休閒大會等,在會上做主題報告。
發表論文
採擷東方文明智慧 應答奧林匹克發問
——北京奧運會六大視覺符號的文化解析體育文化導刊2007/09
休閒的失落:中國傳統文化的遺憾體育文化導刊2007/01
要上層樓,不要欲說還休
——評《中國競技體育制度創新》體育文化導刊2006/12
東西方文化對接中的奧林匹克運動體育學刊2006/06
21世紀:奧林匹克在想什麼體育科學2006/07
對奧林匹克運動再認識
——評《奧林區克運動》(修訂本)體育文化導刊2006/04
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市體育場館發展研究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6/02
給體育社會學一個準確的學科定位體育科學2006/04
追逐奧林匹克的精神
——讀《奧林匹克憲章》體育文化導刊2006/01
關於社會體育現狀調查標準化的問題體育科學2006/01
觀念與體制相互依攀的怪圈
——東德體育教訓之五體育文化導刊2005/10
2008年後的中國體育體育文化導刊2005/10
難以自拔的體制陷阱
——東德體育教訓之四體育文化導刊2005/09
海迪耶 安德烈耶
——東德體育教訓之三體育文化導刊2005/08
曼富萊德·艾瓦德沉浮錄
——東德體育教訓之二體育文化導刊2005/07
輝煌背後的陰影
——東德體育教訓之一體育文化導刊2005/06
色諾芬及其體育思想體育文化導刊2005/03
體育人文社會學的學科集成與研究前沿體育學刊2005/01
奧林匹克運動:強者追求的文化體育文化導刊2004/08
謹慎的迂迴
——中國發展高爾夫運動之路體育文化導刊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