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盤龍鏡就是雕刻有龍紋的銅鏡,也稱“雲龍紋鏡”,主要流行於盛唐時期,現代在中國陝西、江蘇、河南、廣東等地都有出土,反映出這種鏡也是普通使用的一種鏡子。
形制特徵
隋唐時代使用盤龍鏡已非常普遍,不只出現在石刻、壁畫上,實用器皿也多用其作裝飾圖案。
盛唐時期的盤龍鏡形制多為葵花形。鏡背紋飾,一龍作盤曲狀,矯健飛騰,昂首卷尾,四足蹬開,張嘴吐舌,雙角伸舉,龍鬚飄揚,四周配以流動的祥雲,更見氣勢飛揚。鏡緣裝飾有彩雲和小花等,緣上銘“千秋”兩字。
從已發表的考古資料看,盤龍鏡的主紋均為單龍紋,而傳世品中亦見有雙龍紋的。
古詩記載
盤龍鏡在唐代詩文中不乏記載,最著名的是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揚州進貢的龍紋鏡。它青瑩耀目,勢如生動,唐玄宗看後十分驚異。
唐代千秋節有皇帝向群臣賜鏡的習俗,唐玄宗還寫有《千秋節賜群臣鏡》詩:“鑄得千秋鏡,光生百鍊金,分將賜群臣,遇象見清心……。”
唐詩中也有提及賞賜“龍鏡”的,如席豫《奉和敕賜公主鏡》:“令節頒龍鏡,仙輝下鳳台”。
李白、孟浩然等詩人的詩作中都出現過“盤龍鏡”名稱,可知盤龍是唐鏡中最喜愛的題材之一。
國家館藏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有一件唐代盤龍鏡,直徑19.5厘米,為單龍圖紋,一龍蟠曲飛騰,躍入蒼穹,張口舞爪,回首向鈕作吞珠形態,雲紋繚繞,靈活飛動,把人們想像中的神物刻畫的雄奇莫測。
考古發現
2012年,日本新瀉縣胎內市古墳時代遺址內出土了一面古銅鏡。這件盤龍鏡直徑約10厘米,中心雕有一隻張口的獨角龍,而且還留有一個可以通繩子的小孔,這是中國古代銅鏡的通用製造形式,便於抓手。經鑑定,該銅鏡是中國後漢或魏晉時代製造,這在東日本的出土文物內實屬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