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盤狀橐吾
種拉丁名:Ligularia discoidea S. W. Liu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橐吾屬
屬拉丁名:Ligularia
命名來源:[Acta Biol. Pl. Sin. 3: 66.pl.4.f.1.non 2. 1984]
中國植物志:77(2):043
系中文名:羽脈系
系拉丁名:Ser.3.Lapathifoliae
組中文名:傘房組
組拉丁名:Sect.1.Corymbosae (Franch.)Hand.-Mazz
亞族中文名:千里光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SENECIONINAE Dumort.
族中文名:千里光族
族拉丁名:SENECIONEAE CaSS.
亞科中文名:管狀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肉質。莖直立,高35一40厘米,上部被黃褐色有節短柔毛和白色蛛絲狀柔毛,下部光滑,基部直徑2.5—3毫米。叢生葉和莖基部葉長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4—6.5厘米,寬3一4厘米,先端急尖,邊緣具不整齊的大齒,齒三角形,先端常彎曲,基部漸狹成翅狀的柄,兩面光滑,葉脈羽狀;莖中上部葉與基部葉同形,無柄,長達13厘米,寬3—4.5厘米,葉鞘長2.5—5厘米;最上部葉長圓形,筒狀抱莖,先端尾狀漸尖。頭狀花序盤狀,4—8個排列成傘房狀;苞片及小苞片線形;花序梗長1—3.5厘米,被與莖上部一樣的毛;總苞寬陀螺形,長9—11毫米,口部寬10—15毫米,基部漸狹,總苞片10—12,2層,線狀長圓形,寬約2毫米,先端漸尖,被褐色睫毛,背部光滑,內層具黑褐色膜質邊緣。邊花雌性,細管狀,長5—6毫米,2—5深裂,裂片不等長,或近似舌狀,有1—2個不育雄蕊,花葯球形;中央花兩性,管狀,黃色,長約6毫米,管部長約1毫米,花葯基部具短尖頭,冠毛淡黃色,與花冠等長。瘦果黑褐色,圓柱形,長約3毫米,光滑。花果期8月。
產地分布
產中國西藏(林芝,模式標本產地)。生於海拔4360米的灌叢中。
本種提示
本種的體態、小花的結構是很獨特的,與本屬其他種多有不同。
瀕危等級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等級:易危 VU D2;
依據標準:分布地點少於5個,分布點狹窄。
菊科·橐吾屬植物
橐吾屬(漢語拼音:tuowu,拉丁名:Ligularia Cass. ),菊科,約150種,分布於歐洲、喜馬拉雅區至日本,中國約100種,廣布於西南部至東北部。多年生草本;葉互生或有時全部基生,通常心形、腎形或長圓形,有時掌狀;頭狀花序大,異性,放射狀,排成傘房花序或總狀花序;總苞片1列,但2型,其外較狹的覆蓋著內面較闊的邊緣;舌狀花雌性,結實,1列,長而狹,通常黃色;盤花兩性,管狀,結實;瘦果有冠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