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軍[同盟國軍隊的簡稱]

盟軍[同盟國軍隊的簡稱]
盟軍[同盟國軍隊的簡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盟軍,同盟國軍隊的簡稱。 如:一戰中同盟國軍隊。參與該聯盟的國家主要成員為德國、奧匈帝國、土耳其、保加利亞,與其對立的是協約國,協約國成員為英國、法國、俄羅斯帝國、美國等國家,中國派遣百萬勞工擔任後勤等工作支援協約國作戰。 二戰中同盟國軍隊。參與該聯盟的國家主要成員為中國、美國、英國、蘇聯、法國等,與其對立的是軸心國,軸心國成員為德國、日本、義大利。並有少數國家擁護,如羅馬尼亞、匈牙利和芬蘭等。

一戰中

一戰時期的同盟國(紅色區域) 一戰時期的同盟國(紅色區域)

同盟國軍隊。參與該聯盟的國家主要為德國、義大利(後轉為協約國)、奧匈帝國、土耳其、保加利亞。

與其對立的是 協約國,協約國成員為英國、法國、俄羅斯帝國、美國等國家。

二戰中

二戰時期的同盟國(紅色區域) 二戰時期的同盟國(紅色區域)

同盟國軍隊。參與該聯盟的國家主要有美國、蘇聯、英國、自由法國、中華民國、加拿大(英屬自治領)、澳大利亞(英屬自治領)、衣索比亞等數十個國家。

與其對立的是 軸心國,軸心國成員為德國、日本、義大利。並有少數國家擁護,如羅馬尼亞、匈牙利和芬蘭等。

加入時刻

波蘭: 1939年9月1日

英國: 1939年 9月3日

澳大利亞: 1939年 9月3日

紐西蘭: 1939年 9月3日

法國: 1939年 9月3日

尼泊爾: 1939年 9月4日

紐芬蘭: 1939年 9月4日

湯加: 1939年 9月4日

南非: 1939年 9月6日

加拿大: 1939年 9月10日

丹麥: 1940年 4月9日

挪威: 1940年 4月9日

比利時: 1940年 5月10日

盧森堡: 1940年 5月10日

荷蘭: 1940年 5月10日

自由法國: 1940年 6月18日

希臘: 1940年 10月28日

南斯拉夫: 1941年 4月6日

蘇聯: 1941年 6月22日

圖瓦: 1941年 6月25日到1944年 10月11日

巴拿馬: 1941年 12月7日

菲律賓: 1941年 12月7日

哥斯大黎加: 1941年 12月8日

多米尼加共和國: 1941年 12月8日

薩爾瓦多: 1941年 12月8日

海地: 1941年 12月8日

宏都拉斯: 1941年 12月8日

尼加拉瓜: 1941年 12月8日

美國: 1941年 12月8日

中國: 1941年 12月9日

瓜地馬拉: 1941年 12月9日

古巴: 1941年 12月9日

捷克斯洛伐克: 1941年 12月16日

墨西哥: 1942年 5月22日

巴西: 1942年 8月22日

衣索比亞: 1942年 12月14日

伊拉克 1943年: 1月17日

玻利維亞: 1943年 4月7日

伊朗 1943年: 9月9日

義大利: 1943年 10月13日(脫離軸心國)

哥倫比亞: 1943年 11月26日

賴比瑞亞: 1944年 1月27日

羅馬尼亞: 1944年 8月25日(脫離軸心國)

芬蘭: 1944年 9月4日(脫離軸心國)

保加利亞: 1944年 9月8日(脫離軸心國)

聖馬利諾: 1944年 9月21日

阿爾巴尼亞: 1944年 10月26日

匈牙利: 1945年 1月20日(脫離軸心國)

巴哈瓦爾布爾: 1945年 2月2日

厄瓜多: 1945年 2月2日

巴拉圭: 1945年 2月7日

秘魯: 1945年 2月12日

烏拉圭: 1945年 2月15日

委內瑞拉: 1945年 2月15日

土耳其: 1945年 2月23日

黎巴嫩: 1945年 2月27日

蒙古人民共和國: 1945年 8月9日

註:澳、新、紐、加等地區當時均為英屬自治領或殖民地,受英方調遣。

盟軍總指揮

一戰:

尼古拉二世 尼古拉大公 亞歷克西·布魯西洛夫
雷蒙·普恩加萊 喬治·克列孟梭 約瑟夫·霞飛
羅貝爾·尼維爾 費迪南德·福煦 亨利·菲利浦·貝當
約瑟夫·畢蘇斯基 戴維·勞合·喬治 道格拉斯·黑格
約翰·傑利科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 盧吉·卡多納
伍德羅·威爾遜 約翰·約瑟夫·潘興

二戰:

富蘭克林.羅斯福 溫斯頓.邱吉爾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 史達林
德懷特.戴維.艾森豪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保羅.雷諾
夏爾.戴高樂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
蔣介石 李宗仁 薛岳
彭德懷 莫里斯·居斯塔夫· 甘末林 哈羅德·亞歷山大
阿奇博爾德·珀西瓦爾· 韋維爾 切斯特·威廉· 尼米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