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國對日管制委員會

盟國對日管制委員會

盟國對日管制委員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多個國家派代表成立的對日管制委員會。由蘇聯、美國、中國三國代表各一人和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四國聯合代表一人組成的盟國對日管制委員會,於1946年4月3日在東京成立,由盟軍最高統帥(或其代表)任主席。委員會的任務是實施《波茨坦公告》,保證實施日本投降條款,完全解除日本武裝,使其走向民主化,並就對日占領和管制問題與盟國占領軍最高統帥進行“協商”與“提出建議”。

簡介

盟國對日管制委員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多個國家派代表成立的對日管制委員會。由蘇聯、美國、中國三國代表各一人和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四國聯合代表一人組成的盟國對日管制委員會,於1946年4月3日東京成立,由盟軍最高統帥(或其代表)任主席。委員會的任務是實施《波茨坦公告》,保證實施日本投降條款,完全解除日本武裝,使其走向民主化,並就對日占領和管制問題與盟國占領軍最高統帥進行“協商”與“提出建議”。

概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日本的戰敗投降,美、英、蘇等主要戰勝國都分別派兵以不同方式登上了日本的領土。蘇聯占領了日本的北方四島,英國也以大英國協的名義派印度、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國的軍隊協助美國占領日本。1945年12月16—26日,蘇、美、英三國外長在莫斯科舉行會議,討論戰後歐洲和遠東的一些重大問題。會議決定戰後對日本實行管制。

由於莫斯科外長會議給盟軍最高統帥(當時為美國的麥克阿瑟)賦予了較大的許可權,並且當時美國對日本的單獨占領已成事實,因此盟軍對日管制委員會的權力實際上有名無實,僅作為盟軍最高統帥的一個諮詢機構。1952年4月,《舊金山和約》生效後,盟國對日管制委員會即被美國非法解散。

相關介紹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日本的戰敗投降,美、英、蘇等主要戰勝國都分別派兵以不同方式登上了日本的領土。蘇聯占領了日本的北方四島,英國也以大英國協的名義派印度、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國的軍隊協助美國占領日本。而唯獨作為世界反法西斯的主要國和抗日戰爭中犧牲最大的國家——中國卻沒有派出一支軍隊踏上日本的領土。原因究竟何在。1945年7月26日,美、中、英三國聯合發表的《波茨坦公告》是反法西斯盟國處理戰敗國日本的綱領性檔案。檔案的第七條規定:“日本領土經盟國之指定,必須占領。”第十二條則規定:“上述目的達到及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成立一傾向和平及負責之政府後,同盟占領軍隊當即撤退。”

1945年9月2日,在東京灣的“密蘇里”號軍艦上的日本投降儀式。到日本能夠成立一個讓世界不再感受到威脅的政府之前,同盟國將會各自派出本國軍隊一直留駐日本,對日本本土實施占領。那么,作為主要參戰國的中國來說,派出軍隊參加對日占領就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對此,中國國民黨政府在戰後也的確曾作出了駐日的安排,即將原來的榮譽二師整編為六十七師,以精通日語的儒將戴堅為師長,準備赴日。榮譽二師曾參加過印緬戰爭,又執行過赴越南受降任務,積累不少了與盟軍交往的經驗。全師裝備精良,官兵的整體素質較高,士兵的識字率很高,在接到駐日命令後,又開始為此進行調整。調整後的全師官兵平均身高1.7米以上,士兵的文化程度均達到國小畢業。並開展了包括日語在內的相關業務培訓,對連以上的軍官,除進行執行占領日本任務的訓練外,還要求進行一般國際社交和集會的習俗,禮儀等訓練。為與美軍合作執行任務,全師官兵一律使用美式裝備,其編制也是採用美式的編制。所以在1946年5月初,國防部派員前往該師檢查出國前的準備工作時,獲得“確實是一支理想的出國部隊”的好評。

國民黨當局於1946年5月27日,命戴笠與盟國對日管制委員會中國代表團團長朱世明等一行21人飛赴日本,與盟軍占領當局商談關於駐紮地點等具體事宜。按照美軍指派,六十七師將劃歸美第八軍管轄,駐地為日本的名古屋一帶。8月,六十七師自越南海防(該師自1945年9月,開赴海防接受日軍投降後一直駐紮在那裡)乘輪船經香港轉往上海,在此集結待命準備赴日。在整裝待發之際,六十七師卻突然被臨時投入內戰戰場,繼而遭到中國某軍的殲滅。於是,駐日一事便不了了之,再無下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