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司潼

盛司潼

盛司潼,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分子生理與生物物理博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博士後,深圳華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創立人及首席技術官 。他帶領高通量基因測序系統研發團隊,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新一代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包括微納米加工、微體積溶液控制、高效率分子化學反應、基因信息大面積高通量成像等現代基因生物領域最新技術。盛司潼和邵志峰雙雙入選國家首批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千人計畫”。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經過幾年的創新與技術開發,研發出了新一代的革命性的測序技術, 帶著這項技術,離開美國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的教職,回到祖國後率先在中國推出具有世界領先技術的“高通量測序儀”,成立了深圳華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從事開發生產銷售國產的高通量測序設備和基因測序試劑。公司擁有自主創新的獨立技術智慧財產權,利用產品技術研發與生產相結合的獨有優勢,發展高新尖端科技,結合納米加工,微體積溶液控制,高效率分子化學反應,大面積高通量成像等現代科技於一體,為基因測序,基因組功能分析,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基因診斷與治療,以及醫藥行業新藥研究開發出高性能的系列專用設備,並提供全套的生物試劑和“量身定製”的基因測序技術服務。開發的產品包括: PStar高通量基因測序儀;MPStar超高通量基因測序系統;基因測序生物試劑;單分子擴增樣品製備設備;基因數據分析軟體。目前已經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安裝了兩套系統,運行結果得到肯定。並開展了與中國科學院,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生物晶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多項基因組學與疾病的相關合作研究。

2002-2008 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教員,研究講師

2002-present Allomics, Inc. Charlottesville, VACo-Founder & President (總裁)

學習簡歷

2001-2002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 博士後研究,生理系

1994-2001 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 分子生理與生物物理專業 博士學位,夏洛茨維爾,美國

1993-1994 維吉尼亞大學物理專業 碩士研究生,夏洛茨維爾,美國

1988-1993 清華大學現代套用物理系 理學學士學位, 北京,中國

觀點

盛司潼:“深圳是創新的城市,是創業人的城市。我在國外生活、學習了十幾年,回國前就對深圳有所了解,創業一年後,我對深圳有了更深刻的體會。”盛司潼坦言,深圳朝氣蓬勃,資訊發達,經濟蒸蒸日上,但與國際先進城市相比,深圳在科技產業投入、人才培養力度、高等教育以及城市管理等方面還有些差距。

深圳的電子產業在國內起步早,發展快,產業優勢明顯,但很多核心技術還是被國外所掌控,主要原因在於基礎研究投入不夠,這可能跟當時深圳人、財、物方面的局限有關。現在的深圳在各方面的實力都今非昔比,應該用國際化的視野來做產業布局的規劃。他認為,如果說二十世紀是電子科技時代,那么二十一世紀就是生命科技的世紀,這也是國際公認的發展趨勢。深圳在這方面應該早謀劃、早出手,能否再創電子產業那樣的輝煌,就看深圳有沒有國際視野的技術革新和產業布局的決心。深圳面臨的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必須贏在起跑線上。抓技術、抓創新、抓標準,特別是對於初創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自主創新企業應該重點扶持,跳躍式發展,從而提升深圳科技創新的國際水平。”

盛司潼說,現在深圳能有抓住國際金融危機的機遇,廣納四海英才,並且把英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是深圳趕超國際城市的關鍵。與國際城市相比,深圳的高等教育學府相對較少,綜合實力比較弱,與發達的高科技產業極不相稱,如何用特區精神,開創高等教育的奇蹟,充分利用深圳產業優勢,創新發展產業學研之路,夯實高科技產業根基,是深圳邁向國際先進城市的必由之路。

“深圳確曾有過吸引大批人才的輝煌歷史,當前依然具備一定的吸引人才的優勢。但在國內外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新形勢下,在深圳自身發展的需求面前,人才競爭優勢弱化和人才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盛司潼說,深圳必須摒棄那種“引才不愁”的思想意識和坐等人才上門的被動做法,增強競爭意識,立足於“搶”人才,以戰略的眼光謀求人才引進策略的多樣化,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兩隻手”的作用,拓寬引才渠道,敢於把手伸向世界已開發國家和地區,“出海網才”。同時,綜合環境因素對人才的影響越來越重要,只有栽好梧桐樹,才能引來金鳳凰。

相關

由國務院僑辦主辦、廣東省僑辦承辦的“第三屆海外華僑華人專業協會會長聯席會暨國務院僑辦重點華僑華人創業團隊授牌儀式”在廣州召開。作為入選“國務院僑辦重點華僑華人創業團隊”的唯一一家深企,深圳華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盛司潼團隊上台領取了牌匾。據了解,為加大對優秀華僑華人創業團隊的支持力度,國務院僑辦於2009年5月決定評選一批重點華僑華人創業團隊予以扶持。高通量基因測序系統研發團隊國務院僑辦從全國上報的100餘個創業團隊中,遴選出來首批30個重點華僑華人創業團隊。在昨日授牌儀式上,來自全球14個國家,87個較有影響的海外華僑華人專業團體代表出席了本次盛會。深圳華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由留美教授盛司潼於2008年成立,是一家從事生命科學基因生物測序設備和試劑研發生產的高科技公司。公司創始人盛司潼和邵志峰曾雙雙入選國家首批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千人計畫”。

研究項目

基因診療

基因技術在醫學中的運用,是21世紀最為革命性的科研創舉之一。在此領域,廣東省擁有較完善的自主創新體系,在部分前沿領域領先全國,並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記者專訪廣東省創新科研團隊———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國際腫瘤基因組研究團隊和華因康高通量基因測序系統研發團隊獲知,根據基因表達而採取“對症下藥”的前沿醫療技術已取得重要突破。

最為難能可貴的是,廣東在該領域的研究方法、技術設備、實驗試劑已擁有整套自主智慧財產權。有美國媒體稱:“中國已成為世界基因組測序領域的巨人!”

“在我國,宮頸癌的發病率高居世界第二,並且有年輕化的趨勢,而導致宮頸癌的,是HPV病毒。同樣,肝癌、胃癌,甚至白血病都與基因突變有關。”廣東省創新科研團隊———國際腫瘤基因組創新科研團隊首席科學家楊國華指出,“因此儘早發現基因突變,就能更好地防患於未然。”

華因康高通量基因測序系統研發團隊首席科學家盛司潼則介紹了基因醫學的另一個套用:人與人的基因差距小於百分之一,但就是這百分之一的差異,對於不同疾病的易感性,不同藥物的代謝反應,起著關鍵的作用。歐美研究發現,肺癌與EGFR基因的突變相關,於是研發出相關的藥物。“但我們發現,黃種人只有20%的人才有這樣的基因突變,而此藥物售價昂貴,一針就要500元。但其實有80%的黃種人是不應該用此藥的!”盛司潼表示:假如診斷前使用了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在化療前就可以篩選人群,從而不會用錯藥,避免對身體損害。據了解,這一診療技術已在深圳一家醫院試用,未來會得以推廣。

據了解,2010年,我國國際腫瘤基因組創新科研團隊共申請發明專利12件,其中國內專利11件,國外專利1件,我們的技術水平領先世界同行一年左右的時間。“中國已成為世界基因組測序領域的巨人,建立了測序能力幾乎兩倍於美國最大基因組研究機構的技術平台”,美國《科學進展》撰文指出。而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基因組研究平台,就位於廣東。

除了擁有最大的研究平台,廣東還具備基因測序設備試劑的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以前做一個基因檢測需要上萬元,現在只需100-200元,因為我們國家有了自己的技術和試劑。”盛司潼告訴記者。他說,目前團隊已經研發出我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和設備,其中,高通量基因測序系統已經完成4項中國發明專利、1項外觀專利及2項美國發明專利的申請。

從自主研發的基因測序技術到設備、試劑以及超級計算的數據處理平台,廣東已打造了基因醫學領域的完整創新鏈和產業鏈,將在未來幾年帶動相關產業轉型升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