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氣止淋湯中醫婦科治療學

益氣止淋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中醫婦科治療學》。具有補氣升提之功效。主治產娠數月,小便頻數而痛,尿量不減,色白有時呈淡黃色,欲解不能,腰部作脹,舌淡苔正常,脈緩無力。症見小便澀痛,而無熱淋之溲赤,灼熱之症。則見中氣不足,小腹墜脹,體倦乏力,溺後痛甚,或小便欲解不能,或溲出失禁之候。

組成

泡參、杜仲、續斷各三錢(9g),益智(制)、茯苓各二錢(6g),前仁(炒)、甘草梢各一錢半(4.5g),升麻八分(2.4g)。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功用

補氣升提。

主治

產娠數月,小便頻數而痛,尿量不減,色白有時呈淡黃色,欲解不能,腰部作脹,舌淡苔正常,脈緩無力。

方義

本方適用於子淋病氣虛之證。方中泡參、茯苓益氣健脾;杜仲、川斷、益智仁補腎安胎,固攝小便;車前仁、甘草稍利水通淋;升麻昇陽舉陷。共奏益氣舉胞通淋之功效。

運用

本方是治療妊娠數月,小便頻數而痛,尿量不減,色白有時呈淡黃色,欲解不能,腰部作脹,舌淡苔正常,脈緩無力的基礎方。臨床套用以小便澀痛,而無熱淋之溲赤,灼熱之症。則見中氣不足,小腹墜脹,體倦乏力,溺後痛甚,或小便欲解不能,或溲出失禁之候為辨證要點。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名醫名家方劑心得匯講》:“金壽山:妊娠氣虛尿痛:妊娠期間,小便滴瀝澀痛,色淡黃,或欲解不能,或溲出不禁,常溺後痛甚。小腹墜脹,體倦乏力。舌淡,苔薄白,脈虛滑妊娠氣虛尿痛,多因中氣素虛,妊娠數月,胎體長大,氣虛無力舉胎,胎墜壓迫胱,水行不利,而為尿痛。其辨證要點為:小便澀痛,而無熱淋之溲赤,灼熱之症。則見中氣不足,小腹墜脹,體倦乏力,溺後痛甚,或小便欲解不能,或溲出失禁之候。治宜益氣止淋,方用益氣止淋湯。妊娠尿痛,熱證居多,但有虛熱、實熱之分。又有因氣虛而尿痛者。臨證應仔細區別,切不可執“痛則不通”之論,而一概予以通利之法處方遣藥,亦須慎用滑利之品,以防傷胎。《婦科經論·胎前證上》引萬密齋曰:“子淋之病,須分二證;一則妊母自病;一則子為母病。然妊母自病,又分二證:或服食辛熱,因生內熱者,或自汗自利,津液燥者。其子為母病,亦分二證:或胎氣熱壅者,或胎形迫塞者,證即不同,治亦有別。大抵熱則清之,燥則潤之,壅則通之,塞則行之,此治之之法也”《婦科玉尺·胎前》:“妊娠因酒色過度,內傷胞門,或飲食積熱,以致水遭秘塞,小便淋瀝而痛者,名曰子淋,宜安榮散。”諸方與益氣止淋湯,可以在臨床上選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